春雨过后,长顺县焦马乡的草地绿油油的,生机盎然。去年以来,该县启动草原生态畜牧业产业化技术扶贫工程,这里的农民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昌邑村翁梅组村民盛喜林养了20只母羊,产羔羊36只,成活33只,按每只母羊400元的售价计算,产值13200元。他发自内心地叹了口气:“这么好的工程,真是个好工程!”(长顺县作为我省20个草原生态畜牧业试点县之一,已完成种草1.1万亩,建羊圈1.7万平方米收购基础母羊11000只(其中3151只由农民自筹资金收购),建设养殖基地,存栏波尔山羊167只。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趋势良好
,据统计,全省20个项目县(区)共有37个乡镇126个村11000户;建设围墙33.32万平方米,超过规划3150平方米;新增人工种草22万亩,改良草地5.91万亩;收购种羊(牛)19.21万头,种畜4000余头,发放农户16.81万户;有20个新的母羊(牛)养殖场,3000多个养殖场羊(牛)已收购(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草原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工程建设,各项目县委、县政府把项目建设作为一件大事。省、地、县扶贫部门、财政、畜牧等部门相互扶持,从项目区的选择、扶持对象的确立、引导农民建圈种草、组织牲畜采购等方面进行。常熟市德江区管理技术干部n、 盘江等县长期居住在项目区,他们负责项目的实施。各县还建立了项目滚动开发机制,出台了各项工作制度。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赫章县和毕节市分别制定了防疫监测、资金管理等10项制度(
,省扶贫办制定了《贵州省2007-2011年草原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五年发展规划》,指导各县合理布局按照“青龙模式”运行机制设置现场。各级扶贫部门和有关部门多次召开乡镇干部、群众代表和农民会议,现场培训养殖技术。各县聘请科研院所专家教授担任技术顾问,定期邀请专家教授对种草、养羊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为提高项目实施的科技含量,20个试点县加大了资金整合力度,重点建设了草路、草水、草电、草场约加斯。德江县整合配套资金957万元,惠水县大力协调发展改革、财政、扶贫等部门整合资金6132万元。其他县也积极整合资金,最低额度40多万元,将项目实施捆绑用于水、路、沼气等配套建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逐步显现)。依托项目建设,各县先后建设了一批羊(牛)专业村或社区,为加快畜牧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黄平县,有7个专业村和22个养牛社区。农民变成了牧民。经济效益明显,各县项目区贫困户可在1-2年内脱贫。长顺县焦马乡是省级贫困乡。2007年列入项目区种草放羊。目前,已产羔存栏1480余头,人均纯收入将大幅提高。由于配套设施的整合,项目区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村道、小水池、青贮池等均已建成并发挥作用,别墅外观也有所改善通用电气和项目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时,各县畜牧部门加大了对项目区防疫和产品改革的支持力度,为当地群众发展多样化畜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生态效益逐步显现。20个县的草山草地与13个县新增的草地一起,将形成更大范围的连片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