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扭血矛线虫病的病原是扭血矛线虫,它生活在绵羊的第四胃中。昆虫的长度为10毫米,雌性为25毫米。昆虫的身体很小,有胡须。雌性就像一根用红线和白线缠绕的绳子。每天可产卵6000粒,随粪便排至草原。在适宜的温度(25℃)和湿度条件下,4-5天后卵可孵化成幼虫并感染。雨后,幼虫常被冲到低洼地带,因此绵羊在低湿度地区放牧时最易感染血矛线虫(
2)抑郁和食欲不振。放牧时,病羊不在群里或不能在地上爬起来。腹泻和便秘交替发生。他下巴、胸腹部以下水肿,体温正常,脉搏又弱又快,呼吸次数增加,最后昏倒死亡。尸检发现大量血矛线虫被胃粘膜吸收或游离于胃内容物中(
3.防治线虫
(1)不应在低洼潮湿的地方放牧,不应放“露草”,不要喝死水。羊舍内的粪便应堆放发酵杀灭虫卵,并定期进行防疫处理我们应该做好准备。如每年春季放牧前草,深秋或初冬两次驱虫(
(2)苯并咪唑口服剂量为15mg/kg体重(
(3)祛虫净(噻唑仑、四氮唑)治疗,20mg/kg体重,灌水(
(4)左旋咪唑治疗,12mg/kg体重,制成水溶液,灌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