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梭状芽胞杆菌病包括由梭状芽胞杆菌引起的一些急性中毒性传染病,如羊快疫、羊猝死、羊肠毒症、羊黑病等。其临床症状极为相似,一般称为羊梭菌病。这类疾病具有起病突然、病程迅速、治疗往往为时已晚、死亡率很高的特点,兽医临床习惯称之为绵羊猝死。该病症状接近中毒,易误诊,对养羊业危害极大
1。病原与流行
主要由腐败梭状芽孢杆菌引起welchii和梭菌norvegicum。这些细菌属于梭状芽孢杆菌属,革兰氏阳性,严格厌氧;这类细菌常以孢子的形式存在于土壤和污水中,是土壤中常见的细菌。这类细菌的孢子具有很强的抗性,需要强力消毒或高温才能清除;但繁殖体的抗性较弱,一般消毒剂(
都能杀灭繁殖体。该病主要由绵羊食用被病原菌污染的饲料和饮用水引起。正常情况下,这种梭状芽胞杆菌在绵羊消化道内繁殖缓慢,产生的毒素很少,不会对绵羊的健康造成损害。它可以氮在绵羊消化道中长期存在,有些绵羊终生携带细菌而不生病。然而,在外界不利因素的作用下,这种细菌能迅速增殖,产生大量毒素,使绵羊在短时间内发病,造成猝死。这些疾病大多是散发性的;它经常出现在个别情况下;在低洼潮湿地区,有时也会流行。它往往发生在春秋两季气候突然变化,草青枯交替的时候。死亡病例多见于肥力良好的幼壮羊(
2.症状与诊断
该病具有突发性攻击的特点而且病程很快。最严重的一种通常看不到症状,死在围栏或牧场上。急性型有抽搐、卧位抽搐、肢体运动、肌肉震颤、眼球运动、口吐白沫或臼齿流涎,多在2~4h内死亡;病程越长,步态越不稳,有时可出现掉队、昏迷、腹痛、腹胀、腹泻等,且羊体温变化不一,有的正常,有的可升至41.5℃℃, 最后因疲惫而悄然死去;尸体死后迅速腐烂,腹部肿胀,毛发脱落,皮下感染充血,胃肠粘膜脱落肝肿大、胆汁充盈、胸腔积液等。这类疾病的症状和尸检变化非常相似。典型病例有:
1.新鲜尸体真胃出血性炎症改变,尤其是胃底和幽门附近粘膜。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性斑块,坏死程度略低于周围正常黏膜。肝脏表面接触膜(
2)实验室检查可见长丝状革兰氏阳性杆菌。C型魏氏梭菌感染是绵羊突发性感染的主要原因。病羊死亡时肌肉正常。血样在8小时内,肌肉之间可能会出现液体或气孔。在体腔分泌物和脾脏涂片中可见魏氏梭菌(绵羊肠毒血症是由魏氏梭菌D型引起的)。羊死了一段时间后,肾脏比平常更容易软化,就像大脑一样,只要轻轻一按,它就可能被打破。这一路段泥泞不堪。肾涂片实验室检查为韦氏梭菌(
4。绵羊黑死病是由诺维氏梭菌B型感染引起的。病羊皮下静脉明显充血,皮肤呈深黑色;肝脏坏死明显。从表面上,我们可以看到或触摸不规则圆形坏死灶,边界清楚,直径约2-3cm。涂片显示梭状芽胞杆菌较厚,两端有钝圆(
3.治疗和预防
1.病程较长者可尝试对症治疗。如能给予强心、镇静剂及大量抗生素、磺胺类药物;也可以用10%的石灰水,绵羊200ml,羔羊50-80ml(
2。发病期喂呋喃唑酮。0.05~0.1g羔羊,每日2次,连续3~5天,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3.在本病高发地区,采用“羊快疫、急攻、肠毒症”三联疫苗或“羊快表”五联疫苗“黑热病”应定期注射。也可用于病羊的紧急接种。具体方法应按说明书(
4)使用,不要对死羊去皮解剖。应深埋或焚烧,尤其是胃肠道内容物,以防污染草地和围栏。将病羊全部转移到高干草原放牧,以改变循环。用20%漂白粉或3-5%氢氧化钠(
5)对原羊舍的建筑物、用具和场地进行消毒,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羊受凉,避免食用冻饲料和饮用水。饲料不应该突然的变化,特别是当春天和秋天的草是绿色和黄色的时候。春天,我们应该尽量让羊在草发芽晚的地方吃草;秋季要减少“抓茬”,少饲喂蔬菜根、叶等精料和多汁饲料,饲料转化要逐步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