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草养牛是农业的一次惊人革命!传统农业以粮食为主,70%-80%的耕地是粮食;现代农业用地40%-60%种草,约15%的耕地种植相当于牧草的饲用粮。中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期。科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对农民十分重要 ? 传统农业的目标是有足够的食物。它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或非商品经济。没有成本的概念。传统农业的主要目的是在耕地上种植粮食种地养猪;现代农业追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低成本耕地上种草养牛是必然选择。在耕地上种粮被称为大田耕作制度。中国人均粮食消费量是现代国家的3-4倍,猪和鸡消耗大量粮食。总是食物短缺。越紧张,就越紧张。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1%,猪肉产量占56%,人均猪肉44公斤,是美国的两倍d国;我们喝的牛奶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15,吃的牛肉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5。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但也使我们有了保守的传统。千百年来,很难改变单纯的种粮观和种粮观。我们不接受种草养牛来减轻粮食压力的试验(种草养牛的现代农业被称为草食农业,或称植物农业)。在耕地上种草被称为混合耕作制度。在同一耕地上,草食性农业比种子农业提供更多的生物量和蛋白质. 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在人类经营的农作物中,种草具有最高的光合效率和最佳的经济效益,被誉为“绿色黄金”和“现代农业的桥梁”。以多年生苜蓿为例,干草粗蛋白含量高达24%-26%。按每亩1500公斤干草计算,每亩粗蛋白近400公斤。如果你种粮食,平均亩产700公斤,乘以8%的蛋白质,产量只有56公斤,而秸秆粗蛋白质不足70公斤。种草获得的生物量是种粮的5-8倍,大大降低了粮食的压力和养殖业的饲料成本ry(
? 草产业链长,粮食产业链短
草和饲料粮产业链长。生物链和产业链都很短:大米变成大米,小麦变成面粉,然后被消费掉。土地和生物资源极度浪费。人们不能吃草。人们不能直接吃牛、羊、兔子、鹅等吃草的动物。他们要挤奶、切肉、去皮、拔毛、采血,然后进行初加工和精加工。每增加一道工序,就会增加一个产业、就业和附加值,拉长生物链和产业链,这两条链的总和是任何其他农作物或动物所无法比拟的。工业革命种草和饲粮形成的农业生态系统也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引起了饮食结构的变化,保障了人类的健康和长寿(
现代农业必须淘汰中小粮食生产者。解决就业、增加收入、转移农业劳动力是现代农业的本质。在西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土地集中速度很快,中小粮食生产者首先被淘汰。由于土地收益率、资本收益率、科技贡献率和劳动生产率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其核心是提高农业生产力或者生产力。西方农场的规模平均在20年内翻了一番。法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平均规模是14公顷,70年代是30公顷,现在是60公顷。中国的一个一揽子计划30年不变,人口在增加,家庭在解体,土地规模越来越小,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粮食农场是最大的,是平均水平的20倍。在现代农业中,粮食生产依靠规模化和极高的劳动生产率来赚钱。普通中小农户,规模小,种粮必然赔钱,种粮面积和粮食产值也降到了第二位农业的落后地位。中国的平均土地制度基本上是中小农户。如果劳动力(工资)加在成本上,大多数粮食生产者都在赔钱!这就是中国粮食问题的尴尬局面 ? 在西方国家,空中农业概括为两个内涵:一是追求多年生作物;二是追求动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平衡。它们都与草有密切的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加大了对牧草的研究,培育了上千种牧草种子,使牧草具有了生态农业的两个基本内涵,即:
多年生,适应性强。例如,被称为“草料之王”的苜蓿,从最初的10年发展到现在的25年。合适的地方和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新疆到福建,从黑龙江到长江,适合在中国种植。适用于-40℃, pH值6-8,降雨量300-800毫米的品种有“驯鹿”、“8925”、“北方”、“皇后”等;抗-30℃ 有“三得利”、“赛特”、“德福”、“德宝”等;适用于上海、安徽南部、湖北东部、湖南大部、福建北部、江西大部、浙江、江苏南部等华东亚热带地区,品种有“游人”和“算盘”。光是苜蓿,就有m世界上有矿石100多个品种,多年生,冬季不枯死,其生态效益不亚于树木(
通过空气固氮,改良土壤。苜蓿每年每亩可固氮30公斤。豆科牧草如三叶草、莲藕、兴安落叶松、圆花苜蓿、四季豆、合欢等在固氮和土壤改良中具有重要作用。草粮(田)轮作是节水、抗旱和生态保护的有效措施。节水耐旱牧草品种多,有的年降雨量达200mm,产量高。粒径小于800毫米不好,雨量少的地方要浇水。诺尔的降雨我国平原面积500~600mm,抽水灌溉需水量很大。地下水水位下降,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退耕还草可以缓解这一矛盾。如果种植3亿亩苜蓿,按最低产量计算,其生物产量至少相当于6亿亩粮田。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缺少的不是耕地,而是现代科学思想和创新思想(
水土保持防蚀。多年生牧草是最理想的水土保持作物。在美国进行的调查显示,每年流失7吨土壤磷每公顷种植3.5吨粮食及其他作物,种植0.9吨,在5度坡度和无种植的白茬地上,只有0.02吨多年生草,种草的生态效益最好。在有北方大荒核心区之称的佳木斯市所属的桦南、汤原等地,我发现5度坡上的黑钙土已经长出了粮食,每年每公顷的水土流失量为4.7吨,其中很多已经变成了沙壤土,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水土流失面积38.1万ha,多年平均表土流失量0.5-0.6cm,土壤侵蚀模数6000t/km2,属于强侵蚀;第e黑土层由开垦初期的60~80cm(20世纪60年代)减少到2003年的40~60cm,每生产1kg粮食损失表土26.7kg。紫花苜蓿根系可长入地下3-6米深,土壤厚度可向下10米,可保持水土流失。佳木斯市领导决定利用200万亩严重失地种草 ? 饲料粮与牧草具有相同的优势
发达国家把粮食分为两类:人用粮食和动物用粮食
饲料粮的特点。饲料粮是在食用粮基础上培育的一个特殊品种,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再生能力强,再生能力强h可一年切割几次;二是再生能力强;二是秸秆蛋白质含量高。在美国,高粱营养秸秆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6%-22%,是高粱籽粒
的3倍,饲料粮是现代营养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饲料粮的生物量和蛋白质含量远高于食用粮,适应性较强。饲料大米、饲料玉米、饲料小麦、饲料高粱、饲料油菜、饲料马铃薯已在发达国家培育和使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种草养牛是一个相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现代农业中,种草养殖业养牛业是一个相对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可以暂时容纳大量的劳动力。从1950年到1985年,西部粮食生产力提高了13.5倍,肉鸡提高了22倍,猪提高了20倍,奶牛只提高了2.5倍。由此可见,种草养牛对广大中小农户非常有利。在现代农业中,土地规模大的农民种粮,科技力量强的农民从事工厂化养猪、养鸡和土地经营,是资本密集型产业(
世界正在大力发展奶牛和肉牛。牛奶营养全面,被称为“不可替代的”“易消化的食物”。美国要求成年人每天摄入1300毫克钙,其中75%来自牛奶。在现代化初期和中期,奶牛也是牛肉的主要来源。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70%的英国牛肉和40%的法国牛肉来自奶牛。按照现代国家的核算,在同样的投入下,奶牛的效益是肉牛的两倍,猪的三倍。世界正在大力发展奶牛和肉牛。德国西门塔尔牛已经饲养了150年。奶牛年平均产奶量在7吨以上。公牛530日龄体重700-800公斤,日增重1400克;牛奶的量不少于牛奶的量奶牛,肉质不低于肉牛,奶质不低于奶牛,肉质不低于肉牛。这种奶牛普及得很快。再过几年,它将超过世界上的荷斯坦奶牛
六、建议
早在1979年7月31日,我就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转变传统农业观念,走畜牧业为主的发展道路》的文章,预测30-40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应达到50%以上。当时畜牧业只占13%,今天已接近35%。在十多年来,畜牧业完全有可能达到50%以上。1989年3月23日,我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粮食基本理论的质疑。上述文章对“以粮为纲、以粮为本”的传统观念提出了质疑,提出发展种草养牛的现代农业可以解决“三农”问题。应当看到,粮食小种植与农民增收之间存在矛盾;小规模种草养牛可以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确定国家政策。五谷杂草一个大国进入现代农业的两条腿。西方国家补贴的草比粮食多。中国应改变传统的农业观念,摒弃“一条腿抓粮”的政策,扭转“以粮为纲”的观念,把“草粮并举”、“草粮轮作”的现代农业经验纳入基本国策。明确耕地以种草为主,粮草并举;增加农民收入、减轻粮食压力、保护生态环境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 改变主意。首先,改变对gr的认识当中国人拒绝草根时,什么是“草人”、“草包”、“割根”;我们在耕地上铲草,“农民怕草,学者怕考试”的说法流传了几千年。这与西方人认为草是“绿金”的观点完全不同。事实证明,我们把习惯和传统当作真理是错误的。其次,克服“四少四少”的弊端:中国人多吃粮食,多吃猪肉,多喝白酒,多抽烟,“四多”浪费大量农田。他们少喝牛奶,少吃牛羊肉,少吃水果,少喝葡萄酒,这反过来又影响了栽培羊肉的有效利用还有。在西方,食品工业产值的一半是牛奶和牛肉,而在中国,一半是不健康的尼古丁和酒精产品。中国要克服传统的饮食观念,不能以习惯为真,更不能以传统代替科学;树立科学的全面粮食观,种草养牛,向现代农业迈进 ? 向别人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种草养牛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学习西方先进的育种经验,积极引进西方优质草种和饲料粮品种进行试验推广,积极引进优质育种品种香蒲并对欧美国家的羊进行试验推广,以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由于疯牛病,中国多年来一直不允许从欧美国家进口种牛羊。因此,中国因窒息而拒绝进食。如果我们认真对待检疫,疯牛就进不去了。无论好坏都不允许进口。表面上看,是责任,其实是不作为和失职,怕承担责任(
? 调整产业结构。建议3亿亩水土流失严重和燃料乙醇加工的农田种植苜蓿(仍不及美国)缓解玉米饲料压力;再利用10亿亩退化天然草地种草,逐步把以种粮养猪为主、耗粮量大、不利于健康的传统农业产业结构转变为现代农业产业结构,以种草养牛为主,消耗大量牛奶和牛肉,有益健康。为提高土壤肥力,发展生态农业,应采取“草与牛”、“草与粮轮作”的两条腿走路原则;种草养殖业是相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用适合中国国情的牛来扭转城市化加速带来的耕地减少趋势(可以说种草养牛是中国农业的一场革命!在这里,政策支持是关键。我希望在我国广袤的农业土地上,种草养牛将是政府缓解粮食压力、发展现代农业的一大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