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白血病(又称地方性牛白血病、牛淋巴瘤、牛恶性淋巴瘤和牛淋巴肉瘤)是由牛白血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慢性肿瘤疾病。它的特点是淋巴细胞恶性增殖,进行性恶病质和高死亡率。OIE将其归为B类疾病
1病原学
牛白血病病毒(BLV)属于逆转录病毒家族。它有一个衣壳和一个20面对称衣壳(
病毒的毒力较弱。在实验中,病毒的毒力可以通过超速离心或冻融等常规处理大大削弱。病毒在56℃时可以完全灭活℃ 30分钟,牛奶中的病毒也可以被感染经巴氏杀菌温度灭活,因此不可能在实验室冻干病毒。该病毒对各种有机溶剂敏感(
2流行病学
该病的传染源是被感染的家畜或隐性感染的牛。主要通过牛的相互接触传播,也可能通过呼吸道传播。可通过吸血昆虫(虻、蝇、蚊、蜱、蠓)、采血、输血、注射、手术等途径横向传播,也可通过胎盘或哺乳期纵向传播(
在自然条件下主要感染牛,牛、黄牛、水牛易感。绵羊偶尔也会被感染。由于潜伏期长,多发于3岁以上的牛,发病率以4~8岁最高,急性病占5%~10%。2岁以下牛发病率低。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4~5年(非显性期,感染牛只出现血相改变,即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增多,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在优势期,肿瘤形成于所有淋巴结、器官和组织。体表淋巴结肿大坚硬。根据体位的不同,病牛的头部可以向一侧倾斜(如鳃和肩上的淋巴结),眼球突出(如由于眶后淋巴结突出眼球),喉头可引起呼吸困难和吞咽困难,神经可引起共济失调和麻痹(主要病变
为广泛性淋巴瘤。在各种器官和组织中形成不同大小的结节性或弥漫性肉芽肿性病变。真胃、心脏和子宫病变最常见。组织学检查可见肿瘤细胞浸润增生(
因骨髓坏死而不同程度贫血。血液学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增加,特别是未成熟淋巴细胞比例增加,淋巴细胞可增加75%以上,未成熟淋巴细胞可增加恢复到25%以上。血液学改变在疾病早期最为明显,随着病情的进展,血象恢复正常(
5诊断
5.1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可作出初步诊断,实验室诊断
5.2实验室诊断
在国际贸易中,指定的诊断方法为琼脂免疫扩散试验和ELISA。另一种诊断方法是PCR(
病原体检测:通过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分离病毒,然后用电镜或牛白血病病毒抗原检测进行鉴定。病毒DNA可以被去除外周血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和肿瘤
血清学PCR和原位杂交检测:最广泛应用的琼脂扩散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采取检疫、除害等综合防治措施。对有临床症状的病牛和血清学或血液学检查阳性的牛进行屠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