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恶性卡他热(又称恶性头部卡他性或坏疽性鼻卡他性)是由恶性卡他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非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以持续发热、口鼻粘液脓、眼黏膜炎症、角膜混浊、脑炎为特征,死亡率高。OIE将其归类为B类疾病(
1病因学
恶性卡他热病毒是疱疹病毒C亚家族的成员。有两种病原体γ- 任何一种疱疹病毒:羚牛疱疹病毒1型(aihv-1),其自然宿主是角马;另一种是绵羊疱疹病毒2型(OvHV-2),作为一种亚临床感染在绵羊中流行。病毒s可在牛、羊甲状腺、牛肾上腺、睾丸和肾脏的细胞培养物中生长,引起细胞病变
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不能抵抗冻干。含病毒的血液在室温下24小时内失去活性,在冰点以下温度下病毒失去活性(
2流行病学
绵羊、山羊和角马是主要的感染源。牛、水牛、奶牛易感,多发生在2~5岁的牛,而老牛和1岁以下牛发病较少。绵羊和非洲角马也受到感染,但它们是隐性的。它们是天然的宿主和病媒。该病以散发性为主,感染牛不能与健康牛接触。主要通过绵羊、角马和吸血昆虫传播。所有病牛均有与绵羊接触的历史,如集体放牧或在同一围栏内喂养,尤其是在产羔期。本病可通过胎盘感染犊牛(
本病可在一年四季发生,但多见于春夏季(
3个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的平均潜伏期为3-8周,人工感染初期高热14~90天(
,达到40~42天℃, 抑郁,在第一次da结束时第二天或第二天,眼、口、鼻黏膜出现病变。临床上分为四型:头眼型、肠型、皮肤型和混合型(
头眼型:结膜炎症、羞涩流泪、角膜混浊、眼球萎缩、溃疡和失明。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上颌窦的卡他性和假膜性炎症,呼吸困难,炎症可扩散到副鼻窦和前头窦,窦和窦根发热,严重时两个窦脱落。鼻内窥镜检查鼻腔黏膜先充血,然后坏死、糜烂、结痂。口腔粘膜红肿,有灰白色丘疹或糜烂。死亡率高(
肠型e:痢疾前便秘,大便带血,臭味。口腔粘膜充血,常在唇、牙龈、硬腭等部位出现假膜,形成糜烂和溃疡后(
皮肤型:颈部、肩胛骨、背部、乳房、阴囊等皮肤出现丘疹和水泡,结痂后脱落,有时形成脓肿(
混合型:这种类型比较常见。同时,病牛出现头眼症状、胃肠炎症状和皮肤丘疹。一些病牛出现脑炎症状。它们通常在5-14天内死亡。病死率为60%(
4例病变
鼻窦、喉、气管及支气管黏膜充血肿胀、假性溃疡膜和溃疡(
口腔、咽和食道糜烂和溃疡,第四胃充血和水肿,斑片状出血和溃疡,以及整个小肠充血和出血(
头颈淋巴结充血和水肿,脑膜充血,非化脓性脑炎改变。肾皮质白色病变是本病的特征(
5诊断
5.1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可作出初步诊断,最终诊断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室诊断(
5.2实验室诊断
病原学检查:病毒分离鉴定(病料接种牛甲状腺c细胞、牛睾丸或牛胚肾原代细胞,培养3-10天后可出现细胞病变,并通过中和试验或免疫荧光试验进行鉴定
血清学检查: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免疫过氧化物酶试验,病毒中和试验(
5.3鉴别诊断
应区别于牛瘟、口蹄疫、粘膜病和蓝舌病(
6防治
预防: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增强动物抵抗力,注意围墙的卫生。牛和羊分开饲养,分组放牧(
治疗:发现患病动物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规定,采取严格的控制和扑灭措施,防止传播。病畜应隔离屠宰,污染场所和器具应严格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