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坏疽,俗称“黑腿病”,是牛的一种急性化脓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肌肉丰满部位(尤其是大腿)黑气肿胀。按压时发音扭曲,故又称黑腿病、坏疽。病原为肺气肿坏疽,特异性厌氧,可存在于体内吗?近年来,河静县巴音布鲁克地区气候多变,常年多雨,潮湿低温。低温气候和潮湿的河谷牧场环境为家畜提供了良好的饲草条件,但也有奶牛肺气肿的病例多年未发现(
奶牛肺气肿坏疽tle主要危害黄牛,以黄牛最为敏感,多发生在3岁以下的幼牛。感染的主要来源是病牛,其次是绵羊和水牛。然而,在奶牛
1中鲜有报道。病例调查
2003年8月,河静县公乃寺乡一个牛群中有3头奶牛突然发病。他们的体温上升到41-42度℃, 食欲和反刍停止了,他们一瘸一拐地走着。其中两头母牛大腿肌肉肿胀,指压疼痛。第二天早上,一头病牛死了
2.临床症状
牛突然生病,体温上升到41℃, 食欲和反刍停止了,思ck牛跛行,两头牛的大腿肌肉肿胀,手指压得很痛。较严重的1头奶牛不能躺在地上,肌肉肿胀,肌肉和皮下严重水肿,皮肤黝黑,压弯和发音,切口和肿胀,深红色液体有泡沫和气味。局部淋巴结病,呼吸困难,第二天早上死亡(
三,
。死牛的尸体迅速腐化膨胀,口、鼻、肛门流出带有泡沫的暗红色液体。病人的肌肉是黑色的,横切面是海绵状的,含有液体气泡。肝肾轻度肿大,肝脏轻度肿大,无出血切片上不同大小的棕红色坏死病灶。病灶切开后,大量血液和气泡流出(
4.实验室检查在严格消毒的条件下,镜检前取病变肿胀部位肌肉及水肿液涂片,用碱性蓝染色(
镜检结果:病灶呈单列或成对排列,无长链,两端钝圆连在一起,无包膜。肺气肿梭状芽胞杆菌位于细胞的一端或中心,使细胞膨胀成棱柱状,外周有鞭毛(
诊断
根据病情、临床症状、尸检及实验室检查,确定为肺气肿、坏疽
VI.临床诊断与治疗
1.预防
对病牛逐一进行检查,现场分离病牛和疑似病牛,其他牛立即接种肺气肿炭疽疫苗。严禁吃死牛。被污染的粪便、尿液、被褥草等与尸体一起深埋。用25%漂白粉溶液和3%福尔马林溶液对污染部位进行彻底消毒,防止肺气肿和炭疽灶的形成① 这种病很急,病程很长我的病很短。发现患病动物后,应立即使用大剂量抗生素进行全身治疗,以控制疾病的发展。我们采用青霉素、克林霉素肌注,同时给予5%葡萄糖和磺胺嘧啶钠静脉注射,目的是配合治疗的同时,加强心、液,以提高治疗效果(
② 在早期阶段,用肌肉注射的方法向病牛的肿胀部位注射石油制剂鲁普西林青霉素。在病中后期,将牛的膨大部位切去坏死组织,然后用2% PP溶液或3% HY洗涤。过氧化氢。其目的是防止腐蚀和产生二氧化碳,膨胀部分应在不同点注入(膨胀部分不应被切割或刺穿)(
③ 由于该病中毒症状严重,需根据一般情况(近年来,畜牧业给农牧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加强心脏和排毒。许多农民只注重饲养牲畜,却忽视了牲畜疾病的预防,使得一些多年未出现的疫病再次抬头。这起案件的发生,充分说明“兽医防控工作要以预防为主”。埃皮德mic预防是控制甚至消除家畜疾病最关键、最有效的措施(
2)病畜是疾病的主要来源。因此,当疾病发生时,应立即对患病动物进行隔离检疫和治疗。其他牛群也应立即接种炭疽疫苗,以防止病原菌的传播(
3。梭状芽孢杆菌是专性厌氧菌,主要存在于死牛的组织和水肿液中。根据该病的病理特点,孢子在0.2%汞溶液中能存活10min,在3.0%福尔马林溶液中能存活15min,在土壤中能存活5年以上。尤其是在死牛的抽搐之后由于溃疡和水肿液体流出体外,污染环境,健康奶牛因食用含有大量肺气肿梭菌(孢子)的土壤、草和饮用水而感染。同时,这种疾病也可以通过伤口、吸血昆虫和蚊子叮咬传播。因此,如果该病在某个地方流行,应立即转移到牧场,严格消毒灭菌,并对其他牛进行强制接种,以防流行(
4.不得随意解剖死于该病的牛的尸体,同时也严禁食用,以免造成更大的污染。病死的动物als宜在草场外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方掩埋或焚烧(发生后应在短时间内控制和消除病源)。为此,我县畜牧兽医防疫部门对奶牛肺气肿、炭疽病的发生采取了积极的防控措施,对所有牛接种了肺气肿炭疽疫苗。具体措施如下:每年春、秋季接种肺气肿炭疽疫苗,牛、犊牛皮下注射5ml疫苗,连续3年。在6个月大时,小牛必须再次免疫。为了e边上的牛肺气肿和坏疽的局部肿胀与恶性水肿非常相似。兽医很容易在诊断上犯错误,忽视肺气肿和坏疽的存在,导致疾病的爆发。因此,要通过有效的资金投入,增强基层防疫能力,确保兽医技术人员通过先进的实验室检测做出正确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