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意选择油脂类产品。在肥牛的实际应用中,应选择保护性脂肪产品中碳链短的脂肪酸,使其具有良好的吸收和利用率。同时,要选择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比饱和脂肪酸(
2)更容易吸收,奶牛产犊后消耗大量体力,而饲喂脂肪本身也是一种压力,因此不适合在产犊后短时间内补充脂肪。产后3-5周后可添加,应激作用小,产奶量会暂时下降,但随后产奶量会增加。尤其是在炎热季节和哺乳期,其效果显著添加脂肪的ect效果较好,能延长产奶高峰期,提高整个哺乳期的产奶量。但在哺乳后期,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无需使用保护性脂肪(饮食成分应合理)。为充分发挥加脂效果,应注意饲喂优质干草,使纤维含量达到要求,促进瘤胃产酸,从而充分发挥加脂作用,可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干物质粗纤维含量为17%,酸性洗涤纤维粗纤维含量为21%,粗蛋白含量增加;如果日粮钙含量正常,应增加0.1%~0.2%,日粮镁含量应保持在0.25%~0.30%。为保持乳蛋白水平,日粮中应增加瘤胃可降解蛋白和瘤胃保护蛋白的含量(注意饲料添加剂)。每天补充6-12g烟酸、10g瘤胃保护蛋氨酸、20-30g瘤胃保护赖氨酸或20-30g瘤胃保护胆碱。这对提高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水平、减少代谢性疾病、提高繁殖性能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
5)对于低产奶牛。如果牛的平均产奶量低于25.5kg,则无需添加脂肪;如果产奶量超过这个值,可以添加脂肪来提高饮食中的能量浓度,以满足生产需要。同时对乳脂率低于3.5%的奶牛也有良好的效果;当乳脂率高于3.5%时,添加乳脂效果不明显(
6逐步喂食脂肪。为了调节采食量和瘤胃微生物区系,有必要逐步使用和停止瘤胃保护脂肪。逐渐增加脂肪量也可以避免适口性差的问题。在生产过程中,配给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总剂量一般在3~4周后,对奶牛的适口性没有显著影响(
),在添加脂肪时,必须充分考虑奶牛的生理特性和生产水平,适当协调剂量、瘤胃保护脂肪制品的特性,饲养管理等因素,以进一步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挖掘奶牛的产奶潜力,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