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病率
2003年10月1日,奶牛场收购奶牛300多头,第一天进入隔离圈,开始发病,第二天至12日,第三天至33日,第四天已发展到152头,发病率为50.7%,症状为假泪液、角膜混浊、角膜混浊,充血和肿胀。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感染性角结膜炎(临床症状潜伏期
为3~7天)。发病之初,奶牛眼睛害羞流泪,结膜潮红充血,肿胀疼痛,眼睑半闭。大量的眼泪在脸颊上留下了泪痕。角膜或巩膜呈暗红色(术后2~3天,角膜中心及附近出现直径2~3mm的环形小白斑。不透明的白点扩大突出。病变部位周围角膜粗糙、增厚、混浊。分泌物化脓,眼睑闭合(
症状发作4-6天后,急性炎症减轻,血管从角膜周边开始扩张增生,新生血管到达角膜中央,角膜改变减弱,逐渐不透明,病程一般为20-30天,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失明(
3.实验室检查
1.早期收集疾病资料
病变分期,收集结膜囊分泌物和眼液作为病变材料,立即放入肉汤中检查(
2。镜检
将收集的病变材料直接涂在玻片上,革兰氏染色镜检革兰氏阴性球菌,有膜,无孢子形成,无运动,双链,偶见3-5条相连的短链(
3.分离培养
用铂耳接种针钩取少量标本,用标记法或包衣法接种于巧克力琼脂平板上,37℃培养℃ 24-48小时。它能生长成圆形、光滑、半透明和灰色的菌落。如果接种在血琼脂平板,P溶血(
4。动物接种实验
将标本或培养物涂在小鼠结膜囊内。接种2-3天后,动物出现结膜炎。5.药敏试验
用土霉素、四环素、氯霉素、青霉素等药物,37℃培养℃ 18个小时。结果土霉素、土霉素、土霉素、土霉素、土霉素、土霉素、土霉素、土霉素、土霉素、土霉素、土霉素、土霉素、土霉素、土霉素、土霉素、氯霉素、青霉素高度敏感,形态观察和动物接种试验对牛传染性角结膜炎进行了诊断(
防治措施
发现病牛应立即隔离,彻底清除粪便,严格消毒,集中饲养,避免阳光的刺激,灰尘和昆虫。治疗方法:
用1.2%~3%硼酸溶液冲洗患眼,然后用0.25%氯霉素或0.5%土霉素滴眼,每日2次,共7天;对于严重的角膜感染,应使用5%硝酸银局部预防穿孔(四环素20mg/kg体重肌肉注射,每天一次,连续7次)mes(重症患者结膜下注射1%普鲁卡因2ml,氢化可的松10mg,青霉素50-100000 IU,隔日1次,连续3次,有效(土霉素剂量10mg/kg体重,溶于0.1%生理盐水1000ml,结论与讨论
该养牛场具有良好的防疫条件。在购买这批牛之前,已经饲养了好几批牛,不存在内生病原体的可能。通过对奶牛运场时发现的病例分析,认为感染性角结膜炎主要是由中风、粉尘、强光等因素刺激所致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共有152头奶牛在农场饲养。由于采取了迅速的措施,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没有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