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秸秆养羊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养羊户认识到氨化饲料是一种优质的绵羊饲料,在农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推广氨化饲料养羊过程中,由于部分养羊户对氨化饲料处理不当,饲养不当,羊常摄入或吸入过量氨气,造成氨气中毒,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总的来说,饲喂氨化饲料的绵羊出现的残留氨中毒症状为:轻度中毒绵羊表现为精神停滞、步态不稳、食欲不振、反刍减少甚至停止、唾液分泌增多、食欲减退d从身体外部流动;重度中毒绵羊表现为呻吟、肌肉震颤、运动障碍,并伴有前肢麻痹、瘤胃胀气等症状,口中流涎过多伴有大量泡沫,呼吸急促和喘息,导致窒息死亡。慢性中毒绵羊还表现为肺水肿、肾炎或尿道炎及代谢紊乱,症状为尿频疼痛、尿道排出脓性分泌物、雄性生殖器外露及水肿症状。绵羊饲喂氨化饲料造成残留氨中毒时,应立即停止饲喂氨化饲料,并对其实施应急处理措施中毒绵羊,即静脉滴注20-40ml谷氨酸钠和200-400ml 10%葡萄糖注射液,使其与血液中的氨结合,形成无毒的谷氨酰铵,随尿液排出;为降低瘤胃内容物的pH值,防止瘤胃内残留氨的分解,避免氨的吸收和碱中毒,对食用氨化饲料引起残留氨中毒的绵羊,可口服0.1~0.2kg醋兑水5~8次;对患有慢性氨中毒的绵羊,应肌注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等),以防止炎症扩散和继发感染感染;如经治疗后羊的中毒症状稳定,处于恢复期,应给予羊内服胃补剂(如陈皮酊、吐蕃布酊等),有利于绵羊瘤胃微生物生态系统的恢复,促进绵羊的恢复。为避免和减少绵羊食用氨化饲料引起的残留氨中毒,必须根据绵羊食用氨化饲料引起残留氨中毒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一是根据不同季节的气温条件,氨的发酵成熟期应严格控制为保证氨化饲料的发酵成熟度,应控制好氨化饲料。如氨化饲料使用尿素和碳酸氢铵作为氨源时,必须在使用前完全溶解在水中,发酵时将氨水均匀喷洒在饲料上,使氨源与饲料混合均匀;二是氨化饲料发酵成熟后,需要先在开封分散氨水,再喂羊。开封市氨气扩散时间一般晴天在10小时以上,阴雨天在24小时以上,氨气扩散后的氨化饲料只有轻微的氨气味,宜采用人工饲养喂羊不刺眼不刺鼻;三是氨化池、氨化饲料堆放处要与养羊室严格分开。绵羊饲喂氨化饲料时,应随用随取,并随时保证饲喂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饲喂室内氨化浓度过高,避免过量吸入氨气引起中毒;四是未断奶羔羊瘤胃微生物系统尚未完全形成。一旦羔羊吃了过多的氨化饲料,就容易引起氨气中毒。因此,未断奶羔羊饲喂氨化饲料应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