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是生长最快的时期,也是管理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蛋鸡的饲养管理质量对其性成熟后的身体素质和产蛋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要培育出符合品种要求的高产后备蛋鸡,关键是要重视种鸡(
1雏鸡
1.1三段式饲养
商品蛋鸡场的饲养管理技术。生产区内有育雏、繁殖、产蛋房。三种鸡舍的建筑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幼鸡舍被安排在孵蛋和产蛋之间符合组团转移顺序,操作方便。三种鸡舍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苗圃应有自己的洗浴、更衣、入口消毒等设施。三段式饲养是传统的鸡舍设计,也是我国主要的饲养方式(
1.2两段式饲养
1-10周龄在育雏房饲养,10周龄后进入产蛋房饲养,不需要专门的饲养房。可减少一组转移,并在较年轻时转移到永久性产蛋鸡舍,以减轻压力。一次饲喂法
是目前和今后养鸡技术的发展趋势或在地上、网上或板条上养鸡。在同一鸡舍内完成,从第一天的年龄到结束铺设,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更换相应的设备(
2雏鸡饲养要点
2.1做好从种鸡到种鸡的过渡
2.1.1做好温度去除和群转移
4-6周龄后,新羽毛基本生长,对环境的适应性显著增强,可逐步停止供温。减温应有一周的过渡期,严禁突然停温。除湿的具体时间为根据育雏季节、雏鸡身体状况和外界温度灵活控制。温度应稳定缓慢。在一天的开始,温度不应该在夜间升高。在雨天,气温较低时应提高气温。5-7天后,鸡逐渐适应自然温度,不能再加热。同时,应加强夜间对鸡群的观察,防止鸡群被压死(
群转移是将鸡群转移到养殖场的过程。转移前应注意鸡的选择;鸡舍和各类器具在移群前应彻底清洗消毒(
2.1.2使饲料过渡
雏鸡消化功能逐渐健全,采食量日益增加,骨骼肌处于旺盛发育期。此时的营养水平应该与鸡有相当大的不同,尤其是蛋白质水平要逐渐降低,能量也要减少,否则会积累大量的脂肪,造成脂肪过多和早产,影响成年后鸡的产蛋量。从5周或7周的第一天到第二天,2/3的育雏饲料和1/3的gr混合饲料;第3~4天,将育雏期饲料的1/2与生长期饲料的1/2混合;第5~6天,将育雏期饲料的1/3和生长期饲料的2/3混合后饲喂(
2.2限制饲喂
雏鸡,以避免过量摄食,造成蛋鸡体重过重或脂肪过多,在此期间限制其采食量,或降低营养水平,这种饲养技术称为限制饲养。一般来说,从9周龄开始限制喂养(
2.2.1限制喂养。也就是说,每只鸡的日采食量减少到正常采食量的90%。然而,营养饮食水平应符合正常要求(
2.2.2限时喂养。有两种:隔一天限食:一天集中喂养两天,然后停止喂养一天,但要提供足够的饮用水。它常用于超重的种鸡。每周限食:每周停食1-2天(
2.2.3限食。即限制营养水平,即降低日粮中粗蛋白和代谢能的含量,减少玉米、高粱等鱼粉和饼能饲料在日粮中的比例,增加营养含量低、量大的饲料,如麸皮和叶面粉(
3)幼嫩关键点养鸡管理
3.1合理的饲养密度。只有保持适宜的密度,个体的发育才能趋于一致。网箱适宜密度为15~16个/m2。密度过大,鸡舍空气混浊,死亡率高,体重均匀性差,缺陷鸡多(
3.2控制性成熟。性早熟会导致早产卵量小,高峰期短,早衰;如果性成熟晚,产蛋时间就会推迟,产卵量就会减少(因此,必须控制性成熟,适时分娩)。控制方法是限制送料和控制光线。在生产中,我们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54001
3.5。性成熟母鸡约有12%的骨量是骨髓,25%的钙来自骨髓,75%的钙来自饮食。如果母鸡在钙不足时使用骨头中的钙,母鸡就会瘫痪。因此,鸡饲料原钙含量应从1%提高到2%~3%,至少有1/2的钙由粒状石灰石或贝壳粉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