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养殖信息网 - 首页 - 养殖资讯 - 养殖新闻 - 野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野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编辑:养殖网 浏览: 282次

摘要根据雉鸡的生物学特性,从育雏前的准备和雉鸡的饲养管理两个方面,探讨了雉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技术,为了提高野鸡的成活率,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珍稀野鸡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促进了野鸡养殖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总结雉鸡养殖管理技术,提高雉鸡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对寿宁县平溪乡福建天坛湖高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大安乡黄岐农场的雉鸡养殖技术进行了探讨。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关键是做好雉鸡的饲养管理(

雉鸡的育雏期是指从孵化到除湿的时期,一般为1-30天。在一些地区,它长达42天。雉鸡的死亡率在2周内最高。许多由劣质蛋孵化出来的雉鸡在此期间死亡。现将雉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技术简述如下(

1事先做好准备育雏

育雏前14天,用3%苛性钠消毒液冲洗育雏房地面,清洁墙壁和窗户,清洁育雏房内的所有器具,并放入育雏房内。然后打开窗户,让托儿所不用。准备足够的铺垫材料(谷糠或切短的稻草)进行干燥和日晒(

育雏房的照明、加热和通风设备在育雏前4天进行了检修,以确保正常运行。堵住老鼠洞、通道门和窗户。有可靠的电源,清洁的饮用水,水质不受污染(

育雏室外的环境要清洁卫生d消毒;将5-10cm厚的谷壳铺在育雏房地板上,或切去(5-7cm)干净的不发霉的稻草,关上育雏房窗户,再用每立方米28ml福尔马林、14ml水和15g高锰酸钾熏蒸,24小时后开窗通风。在雏鸡到达前一天关上育雏室的窗户,将育雏室加热到34~35℃℃ 根据鸡舍的空间大小,选择营养价值高、易消化、适口性好的全价饲料。准备抗生素、消毒剂、消炎药、维生素和疫苗。

2雏鸡、野鸡苗的采购和运输应到防疫措施到位、管理规范、资质认可、信誉良好的养殖场。要了解养殖场的生产情况,目前有无疾病和疫情。根据种鸡场接鸡通知单和道路距离选择运输方式,确保运输及时,24小时内到达。运输人员提前到现场接雏,挑选雉鸡(

优质壮雏雉鸡的挑选应做到“一看、二摸、三听”。强壮的小鸡:良好的腹部对抗质地柔软,大小适中,羽毛干净,柔软蓬松,对蛋黄吸收良好;脐部愈合良好,无血迹;它敏感、活泼、活跃,眼睛明亮;握在手上感觉发胖,挣扎有力,全身有弹性;通话清晰响亮。了解该批野鸡马立克氏病疫苗接种情况。病雉、弱雉、畸形雉和未接种雉不能运输(

在孵化前,运输应消毒。雏鸡应通过当地官方兽医检疫,并出具有效的运输检疫证明和运输工具消毒证明。雉鸡通过肉鸡运输每箱装80-100只鸡的纸箱。装鸡时运输箱内应留有通风缝隙,途中应注意观察鸡箱是否歪斜、翻倒。最好每1~2小时停止并改变鸡箱的位置,尤其是在夏季,以防止雉鸡因过热而窒息。如果小鸡鸡张开嘴大声叫唤,这是过热的迹象。注意通风。冬天,野鸡成群结队地叫,说明天气太冷了。给野鸡盖上防寒材料是必要的,但要注意通风,不要让风直接吹在野鸡身上。最好选择有空调的交通工具。雉鸡到达后,让它们在运输箱中休息1~2小时,然后放入育雏室(

3养鸡管理

3.1减压雏鸡非常胆小,特别是对外界环境的微小变化敏感,任何刺激都会引起雏鸡的恐慌逃离,导致死亡。因此,要保持环境安静,按程序操作,不要随意换人或换人。饲喂、饮水、分组、破喙、免疫时,应轻拿轻放,避免大声喧哗。不要让猫、狗和老鼠冲进托儿所 3.2严格的保温贮藏温度是影响孵化的关键因素。一日龄雉鸡的孵卵温度为36.5℃℃ 至37℃, 然后减少1℃ 每两天。雏雉对外界温度变化敏感,温度控制要适当。气温过低,或冷热交加,容易感冒而引起感冒。温度可以通过观察雉鸡的活动来控制。雉鸡在热源周围分布均匀,羽毛干净,喜欢行走,进食正常,说明温度适宜孵卵。当雉鸡靠近热源,挤在一起,尖叫,闭上眼睛,头蜷曲,采食量减少时,t温度低,应及时升温。如果雏鸡远离热源,张口呼吸,饮水频繁,食欲差,说明温度过高,应该放慢速度。育雏温度随育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根据育雏季节、天气变化、温度方法和育雏条件灵活控制除湿时间。在20日龄时,白天降温,夜间取暖可达到最佳的育雏效果

3。进入育雏房后12小时内,它们先喝水,然后进食。抗生素和5%gl应该在饮用水中加入葡萄糖,对不懂得喝水的鸡应该进行训练。根据日粮蛋白质需要量高的特点,饲喂第一天可喂玉米粉和熟鸡蛋(100只鸡一般每天加4-5个鸡蛋),第二天可喂28%的蛋白质。喂食时,应少食,每1-2小时喂食一次,并喂些新鲜洁净的草和叶,同时合理补充必需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摄食次数随年龄增加而减少。1~2周龄饲料蛋白质含量为28%,3~4周龄饲料蛋白质含量为24%,5周龄饲料蛋白质含量为20%。1周后,砾石应为m混入饲料有助消化(湿度以

3.4为宜,相对湿度以70%~75%为宜。由于1-4日龄育雏温度较高,可在地面洒水增湿。如果湿度太低,雉鸡体内的水分会通过呼吸蒸发得太快,使雉鸡腹部的蛋黄吸收不好,羽毛生长受阻,毛发被烧焦,出现啄毛和啄肛现象。在育雏初期,家里往往温度高、湿度低,过于干燥也容易导致灰尘、羽毛飞扬,引起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疾病,小鸡经常喝过量的水导致腹泻。当育雏房温度低、湿度大时,雏雉会感到较冷,此时容易患各种呼吸道疾病。当育雏室内温度和湿度较高时,育雏雉的水分蒸发和体热散发困难,感到热难受,易患白痢和球虫病。因此,此时要加强通风,经常更换被褥,补充饮用水,防止水溢出地面或被褥。前期湿度要高,后期湿度要低(

3.5密度合理的密度大小直接影响到水分的多少雏雉生长发育,密度大,雏雉生长缓慢,易啄食。同时,容易使被褥变脏变干,室内空气变脏,易感染(如球虫病、痢疾等),死亡率高;当然,低密度也会浪费苗圃面积、燃料、电力和劳动力。合理密度为:1周龄每平方米50只,2周龄每平方米40只,3周龄每平方米5只,7周龄每平方米15只(

3.6通风条件下生长迅速,新陈代谢旺盛,高耗氧量和高二氧化碳排放量。此外,在苗圃里,f粪便和床上用品被微生物分解,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氨和硫化氢。鸡舍中高浓度的氨气、硫化氢和二氧化碳会直接影响雉鸡的生长发育,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眼病。在保证育雏温度的前提下,要经常通风,及时清理粪便,清理地面,经常更换被褥,定期消毒,及时撤离。育雏室的空气清新、无味、发霉。随时保持良好的气体交换是提高雉鸡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d改善室内环境卫生。氨、硫化氢、二氧化碳含量分别不得超过20mg/m3、10mg/m3和0.15%。在通风的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变化,防止贼风吹进来,以免引起雏鸡雉鸡感冒(

3.7光照控制与雉鸡的摄食、饮水、运动和健康成长密切相关。在育雏房中,常用弱光或红光来防止啄食,最佳光照强度为5lx。光照强度1~3日龄为24小时,4~7日龄为20小时。人工光照时间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2周后逐渐减少,让雉鸡好好休息。野鸡胆小,敏感,易受惊吓。为了控制灯光开关,应使用调光器和调光器开关调节器,以避免给雉鸡造成意外损失(

3.8及时断喙的雉鸡容易互相啄食。在2周大的时候,啄鸟成瘾(肛门啄、羽毛啄、翅膀啄)就会发生。为了减少饲料浪费,使种群生长发育有序,便于管理,提高育雏率,应断喙。第一次切喙在14~16日龄进行。切喙时,鸡应保持健康,避开免疫期。切嘴刀ce应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避免在燃烧过程中交叉感染。为防止雉鸡应激,动作应轻而不粗暴;断喙前后3天,饮用水中应加入维生素K、电解质和维生素K3,并加满饲料箱。如果使用奶嘴式饮水机,应放置足够的真空饮水机,以确保雏鸡能喝足够的水。全自动电动断喙装置切断雉鸡喙尖,断喙均匀,打上烙印。操作方法是左手抓鸡腿,右手抓鸡,右手拇指放在鸡头上,将食指放在喉咙上,轻轻按压,使鸡收缩舌头,选择合适的孔,在离鼻孔2mm处,上喙切1/2,下喙切1/3,在喙段周围切刀2~3S,按压截面边缘止血,破坏生长点,防止喙再次生长。小心别切鸡舌。组织人力物力,保证最短时间完成,速度保持在15羽/分,断喙后,要仔细观察雏雉摄食、饮水是否正常,断喙伤口是否有出血,并重新烧灼止血惯性导航与制导。由于雉鸡的喙长得很快,应根据生产情况及时安排第二次破喙。第二次破喙一般在8周龄(

免疫4只雏鸡

1日龄:为预防马立克氏病,颈部皮下注射二价疫苗0.2ml。7日龄: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伴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滴鼻水或饮用水。10日龄:预防法氏囊病,用毒株疫苗(fabeling)滴鼻液或饮用水。18日龄:为预防新城疫,用新城疫疫苗IV滴鼻或喝水。23日龄:用新知发(小三联)冻干苗灌胃对er和小三联油苗进行肌肉注射(0.3ml/羽)。28日龄目的:预防新城疫和鸡痘,同时使用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用鸡新城疫疫苗和鸡痘疫苗在鸡翅下穿刺接种(需要两针约0.01ml/羽)(

预防常见病5只雏鸡中的雉鸡

雏鸡易感染球虫病。同时给予药物预防:从7日龄起,每吨饲料中添加25%盐酸氯苯甲脒预混剂150g,或每吨饲料中添加10%盐霉素预混剂600g。为防止耐药性,应及时更换药物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用药天数,防止药物中毒。鸡白痢是引起雉鸡死亡和雏鸡成活率低的主要疾病之一。鸡细菌性痢疾的预防一般从饲养当天开始,在饲料或饮用水中添加庆大霉素(2~3mg/羽,饮用水)和诺氟沙星(0.01%~0.02%,混合饲料)等抗生素。禁毒工作要防止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不能盲目增加用药剂量。一般4~5天即可达到预防的目的。另外,不应喂霉变变质的饲料,以防止雉鸡产生黄曲霉毒素中毒(

6雉鸡除湿转移组

雉鸡除湿转移组是从一个生长阶段到另一个生长阶段,从一个生长环境到另一个生长环境,这需要雏鸡逐渐适应,除湿应逐步进行。室内温度逐渐降低到与室外温度相同的温度,再不关窗户,使室内环境逐渐接近室外气候条件。避免在天气不好或羊群状况突然发生很大变化时更换羊群。建议在鸡体健康、无疫病的情况下转移疾病(

预防剂量的抗生素被添加到饲料或饮用水后3天内转移。饲料不应突然更换。从鸡饲料到养殖饲料,要采取逐步过渡的方法,使鸡能适应一周左右(

过渡时间根据季节和气候条件而定,一般在冬季中午天气暖和的时候,在夏天,早晨或晚上天气凉爽。转移后必须加强饲养管理,因为雉鸡在转移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多种应激反应,从而降低鸡群的抵抗力

本文由(养殖信息网)栏目整理发布:http://www.yangzhixinxi.com     养殖网     养殖项目

养殖新闻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养殖交易信息
养殖百科 查看更多
养殖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