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子鸡,又称飞龙鸡和松鸡,属于松鸡科榛子鸡属,属于鸟类纲。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是中国东北和内蒙古最著名的猎鸟。它的肉嫩,好吃,营养丰富。具有良好的药用补益作用和较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由于大量森林采伐和无计划狩猎,野生榛雉数量迅速减少,市场供不应求。因此,有必要进行人工驯养繁殖,既能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又能满足市场需求。目前榛鸡育种正处于驯化繁殖阶段,育种数量少,育种前景广阔(
1生活习性
1分布与活动规律
目前世界榛鸡约有11个亚种,东北地区主要有两个亚种。一是黑龙江省的小兴安岭、上甘岭、嫩江,吉林省的蛟河、华电,辽宁省的石拉子;大兴安岭新林榛子鸡与西伯利亚亚种相似。长白山区榛子分布于海拔500~1000m的针叶林和松阔叶混交林中。它喜欢住在密集的地方灌木、山谷、潮湿的森林或靠近水源的森林,浆果丰富。生境随季节变化,但迁移范围较小。同一季节,生态环境相对稳定。在北方寒冷的冬天,它们白天生活在乔木和灌木中,以树冠为食,在雪地里过夜。大多数时候,野生榛子鸡成群或成对活动,通常一组6-8只,最多20只。当它们受到其他动物的攻击或惊吓时,它们可以分开逃跑,当周围环境安静时,它们可以打电话团聚。榛子在筑巢期间是独居的。榛子鸡的活动时间与日照时间密切相关因此冬夏两季的活动规律不同。活动时间:夏季4:00~18:00,冬季7:00~15:00。榛子鸡身体柔韧,早上比下午更活跃,擅长在茂密的树林和草地上行走,偶尔躲避或奔跑。飞行能力差,飞行高度一般为15.20米。榛子鸡视觉和听觉灵敏,胆识敏锐机警,能分辨声音的距离和方向(
1.2摄食特性
榛子鸡主要吃植物性食物,包括植物芽、枝、叶、,花,水果和种子。不同季节的摄食方式有明显差异。在春季(3~5月),主要以杨树、桦树的孢子、嫩枝、花、叶为食。夏季(6~8月)主要以杨树、桦树的花、果、籽及草莓、悬钩子、未成熟葡萄、五味子、草籽等多种植物为食;它们也吃一些动物性食物,如蚂蚁、蚱蜢、萤火虫等。秋季(9~10月)主要取食山里红、小山楂、金银花荚莲、野蔷薇、五味子、山葡萄、草籽等果实,以及少量橡子籽、红松籽等坚果。在冬季(11月至次年2月),主要取食桦树、杨树和柳树的芽一些枯萎的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的叶、茎和根,以及一些地衣和苔藓在深冬的生长。榛子鸡的食物种类繁多,不同的分布区有较大的食物选择性(
2生殖规律
2.1繁殖特性
榛子鸡每年4月初开始产蛋,4月下旬产蛋高峰期,5月下旬产蛋结束。榛子鸡进入繁殖期后,食欲和采食量明显下降。发情期间,雄性榛子鸡有两条张开的尾巴,两个下垂的翅膀和一个直立的羽毛冠。奔跑时,雄性榛子鸡的翅膀不停地在地上划动,经常发出响声浅沟3.雌雄榛鸡常呜呜叫,形影不离。然而,雌性榛子鸡在发情期是警觉的。当有声音
时,她独自飞走。当环境安静的时候,她呼唤雄榛子鸡团聚。榛子鸡每天产一个蛋,大部分都在产蛋,但也有两天产一个蛋,而且产蛋时间不固定。蛋重13.5~16.5g,蛋形指数1.35,蛋呈淡黄色或褐色,稍有红点(人工孵化
榛子鸡的孵化期为23~24天)。用0.5%的钾肥浸种,大小适中,一般为14~18g,色泽较深,品质新鲜的鸡蛋anganate溶液3分钟,在38℃下清洗并排空℃ 为了孵化。可在带恒温控制器的水床中孵化,也可在小型电动孵化器中孵化。孵化盘的距离要合适,榛子蛋不要掉下来。孵化温度
为38.2~38℃ 1-10天,37.8℃ 11-20天和37.6天℃ 21-25天;1-22天相对湿度为65%-55%,23-25天相对湿度为65%-70%(
3栋建筑
施工现场应位于环境安静、无污染、地势稍高、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地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选择有天然草地的僻静林地。家禽饲养场主要由家禽饲养场和家禽饲养场组成艾格拉德。房屋可分为育雏房、繁殖房和繁殖房。育雏房要注意保温,养殖房和养殖房要有足够的栖息地,以满足榛子在高地栖息的习惯。运动场应该配备一个网室,面积是房子的两倍。它可以建造一个大棚,以躲避风雨和产卵。还应种植松树,地面铺3-5cm细砂(
4饲养管理
4.1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4.1.1雏鸡生理特性
雏鸡绒毛少,抗逆性差r体温范围为37摄氏度℃ 至39℃. 因此,饲养环境的温度应保持恒定。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满足
对动物蛋白质的需求。雏鸡出壳时喙呈红色,出壳后约4小时开始啄食。可根据雏鸡的情况考虑饮水和饲养(
4.1.2育雏方法
榛子鸡的育雏期从壳龄到4周龄(最适合的育雏方式是笼式育雏。头几天,应在底网
上铺设一层塑料网,以防止腿部受伤(可使用红外线灯、育雏伞、炉子和暖气取暖(
4.1.3孵卵条件
温度和湿度是孵卵的关键。1-10目年龄为37-33岁℃, 相对湿度为65%-70%;1-20天的年龄是32-26岁℃, 相对湿度为65%-60%;21-30天的年龄是25-22岁℃, 相对湿度55%-50%。育雏期温度应稳定,并根据雏鸡的情况及时调整温度。适当通风,防止入室盗窃和通风,不要在鸡休息通风,防止感冒。育雏室内光线应均匀,1周龄前24小时和1周龄后1天4-16小时,光照强度应保证正常的摄食和饮水鸡(
4.1.4饲养管理
雏鸡脱壳后4-6小时可首次饮水,必须喝温水。可饮用0.1%高锰酸钾水,有利于清肠排便,刺激鸡食欲。也可以在饮用水中加入葡萄糖、多种维生素或氟苯尼考,让它畅饮。饮用水应清洁,水温不宜过低,避免肠道疾病,水温接近室温(
饮用水1-2小时后再吃。将煮熟的食物撒在消毒过的塑料薄膜上,让雏鸡在1-7日龄时自由进食,做到少食多食更频繁地进行dd。为了提高成活率,20只雏鸡每天饲喂1个蛋黄,弱雏鸡每天饲喂牛奶。雏鸡7日龄后,饲喂配合饲料,饲料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3%,每天4-6次,补充多种维生素,饲料中添加1%的沙砾,帮助雏鸡消化。育雏的适宜密度为60枚/m2,避免相互啄挤,加强野生驯化,保持环境安静,防止噪声和颜色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严重导致死亡(繁殖期为5-18周)。在繁殖初期(5-8周龄),仍需在总行饲养使用时,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2%,室内温度恒定,通风采光适宜,密度为20-25/m2(繁殖后期(8-18周龄),可改为屋外平地栽培。日光照强度为14h,光照强度稍弱。密度为10-12/m2。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8%,用干粉或颗粒饲料喂养。主要饲料是谷物。保证动物蛋白饲料,适当添加麸皮饲料。如果冬季气温较低,可以添加一些原粮,以保证能源需求;在其他季节,应添加绿色饲料,以满足维生素饲料的需要,并野生做应加强测量。定期抽空密度,及时分组饲养雌雄,合理搭配饲料,防止啄食
4.3成年育种者的饲养管理
榛子鸡的饲养阶段在19周龄以后。每年4月初,应按雌雄比1:3-1:4分组,产卵量约12-20粒,产蛋前应保证饲料
的全价,饲料蛋白质水平提高到16%,适当添加维生素E和绿色饲料,促进榛子鸡的生热,满足产蛋需要,延长产蛋期,提高产蛋量。它可以用粉末喂养或者是小球。对未完全驯化的种鸡,可饲喂一些野生浆果,以提高其成活率和繁殖能力。每天喂食3次,每次35-45克。夏季应经常更换饮用水,防止中暑;冬季的保暖和防寒可以使繁殖者在春季提前产卵。榛鸡的繁殖年龄一般为3~4年。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以幼龄榛鸡为主,一般占60%~75%,以保证繁殖群(
5病防
榛鸡抗病性差,死亡率高。因此,严格在养殖过程中必须进行防疫工作。1~5日龄时用氧氟沙星或恩诺沙星预防白痢;7日龄时,用滴鼻液和滴眼液接种新城疫
IV疫苗;9~11日龄时用氟苯尼考预防大肠杆菌病,用双氯苏利预防球虫病;14日龄接种中等毒力IBD疫苗B87株;在16~18日龄
,用头孢噻呋钠或新霉素预防大肠杆菌病;21日龄时用新城疫疫苗进行二次免疫。60日龄时,用新城疫Ⅰ号疫苗肌肉注射。在30日龄和60日龄时,鸡痘和f应根据饲养区域预防猫头鹰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