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养殖信息网 - 首页 - 养殖资讯 - 养殖新闻 - 六措施提高雏鸡成活率

六措施提高雏鸡成活率

编辑:养殖网 浏览: 204次

为提高育雏成活率,必须保证育雏环境条件,供应全面均衡的饲料,严格执行防疫防病措施,以减少鸡的死亡人数,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生产中,必须采取以下六项综合措施:

第一,严格免疫程序,及时接种鸡传染性疾病疫苗,一旦感染,很难控制。因此,应按照免疫程序进行主动免疫。根据田间或区域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什么时候?在引进鸡疫苗时,有必要向捐赠者提出有效的免疫程序。当地没有传染病流行的,暂不接种,以免因接种造成污染;如果本病已发生并传播,应及时接种本疫苗(

其次,加强消毒管理,及时防毒

对孵化器、育雏室、鸡蛋及各种用具未严格消毒,使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大肠,等通过闭合不良的脐孔侵入卵黄囊感染并引起脐炎。因此,采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此外大肚脐鸡应分开饲养,在室温下精心饲养℃ ~ 三℃ 高于正常温度时,应在饲料中添加治疗量的抗生素(

白痢是造成鸡死亡的主要原因。抗菌剂应在3周龄前添加到饲料中。饲料中可添加0.2%土霉素和0.04%福美双防治白痢。球虫病是育雏期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球虫病应在15日龄以后预防,特别是在温暖潮湿、饲养密度高的环境中。饲料中可添加30-60ppm(百万分之一)的氯苯甲脒等药物。为了预防耐药性,新药应被广泛应用于临床e使用1-2年后更换(

3.温度和湿度稳定,通风温度低或高

,空气污浊,温度变化快,或使用潮湿、污染的被褥和发霉的饲料都是婴儿肺炎的原因。有的讲究保温,不注意通风,造成鸡窒息;有的用大功率灯泡供温,鸡死于高温;过高的温度和不够的湿度会导致鸡脱水,这会导致失去感觉爪子干瘪。因此,温度是最重要的。育雏期的温度应根据海水情况灵活控制儿子、气候、育雏器具种类、雏鸡体格、年龄等情况。在保持育雏房温度的同时,不要忽视通风,而要避免偷盗和通风之风。在育雏的前10天,室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65%,育雏中后期应采取防潮措施

4.大量饲喂全价饲料

的鸡,由于运输时间长或疫苗接种准备工作,饮水时间过长;或雏鸡在喂水时不能喝水,或饮水机的孔堵塞,或饮水机太少,导致松驰饮用甜味水、鸡体失水过多等,主要表现为体重减轻、脚干瘪、抽搐、眼睛缩小,最后出现乏力、麻痹和死亡。刚出壳的小鸡首先要在24小时内喝水,这样它就可以在不感到口渴的时候开始喝水,促进新陈代谢,这样就不会出现狂饮、腹泻和脱水的现象。5%葡萄糖和0.1%维生素C溶液应在3小时内饮用,以强身健体,缓解压力,促进有害物质的排泄(

在有条件的地区和农场,应按照喂养标准提供优质的全价平衡膳食s。如果条件允许,应使用多种饲料相互补充营养。当硒和维生素E缺乏时,鸡容易患白肌病,在缺硒土壤地区生产的饲料也缺乏硒。因此,要注意在饲料中添加硒化合物

第五,控制恶习的发生,防止挤桩

严重恶习常发生在3周龄以后。常见的恶习有啄肛门、啄脚趾和啄羽毛。主要预防措施是在5-9日龄时折断喙。平时应加强管理,饲养密度不宜过高;无组织配合饲料中不应缺少必需氨基酸和硝酸盐;光照强度不宜过强,时间不宜过长(

雏鸡挤压死亡。主要原因有:密度过高,室温骤降;移动时倾斜压桩,称重或接种时未及时撤离堆放;长期断水断料,吃喝拥挤;突然停电或老鼠等因素引起恐慌、困扰和积累。因此,应根据鸡舍的面积确定固定的饲养量,并准备足够的食物槽和饮料水在沸腾。在雏鸡阶段,应进行23小时的光照和1小时的黑暗训练,使其适应黑暗环境(

6,防止中毒死亡,减少动物损伤损失

在使用药物预防鸡病时,药物剂量的计算必须准确。给饲料加药时,必须搅拌均匀。应先用少量粉末,然后按规定比例逐渐扩大到所需含量。不能在饮用水中给予不溶于水的药物,以免药物沉淀在饮水机底部,造成部分鸡的过量摄入。饲料与药品分离;不要使用发霉和去污剂用酸饲料喂鸡;做好室内通风,谨防煤气中毒(

鸡对动物最大的伤害是老鼠。因此,在孵卵前进行灭鼠;关好门窗,用尼龙绳堵塞进出育雏室;塞住房间里的所有开口(

本文由(养殖信息网)栏目整理发布:http://www.yangzhixinxi.com     养殖网     养殖项目

养殖新闻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养殖交易信息
养殖百科 查看更多
养殖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