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国禽业发生大规模疫情,山东、安徽、山西、江苏、河北、福建等至少6个省份受灾,引起哈尔滨兽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专家的关注,山东农业大学和其他大学,分别分离出几种新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突变体、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AIV)突变体、VIIH纽卡斯尔病病毒(NDV)和其他新菌株(注:不同菌株分离出不同菌株,而不是来自同一样品)。到底是哪种病毒引起了这种流行病?或者做什么他们一起工作?欢迎大家来讨论(
首先,让我们看看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王小梅团队的研究。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疾病,严重威胁着全世界的养鸡业和食品安全。然而,近30年来,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突变体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王晓梅研究小组介绍,近年来,我国主要养鸡区发生疑似IBD亚临床感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ral Sciences,采用RT-PCR结合测序和进化分析确定中国东部六省的感染是由IBDV的新变种引起的,并进行了免疫学试验,进一步证实中国IBDV变异株的抗原性也发生了变化(
中国IBDV变异株与美国IBDV变异株有显著差异。VP1蛋白的氨基酸同源性小于97.7%,VP2蛋白的氨基酸同源性小于98.7%。动物实验表明,该突变株对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有不可逆的损伤,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和生长迟缓(
等严重威胁中国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首次证实,IBDV变异株是引起该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与其他毒株有显著差异(同时,本研究指出应进一步加强IBD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