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白痢病
[例]1987年5月,一批1650只蛋鸡被引进商品蛋鸡场。它们是用炕上自由饲养的方法在地上饲养的。养殖室宽6米,长20米,兼作养殖室。为防治白痢,饲料中添加0.1%土壤霉菌,1~5日龄饮水中添加0.01%诺氟沙星。发病雏鸡从4日龄开始陆续出现,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有限半闭、翅膀下垂、易堆积。排出白色糊状粪便,污染肛门周围的羽毛。病情严重的鸡在死亡或被压死前不能站稳伊思。5~7日龄时连续3天给予青霉素治疗,但效果不佳。20日龄时,187只鸡死亡(
分桥:由于育雏室也被用作繁殖室,室内面积和空间较大,没有采取隔离保温措施,导致室内温度不均。比如,炕头的温度比炕头高,空气温度比炕面高。这可能是白痢发生和药物治疗效果差的主要原因(
1989年6月,在某肉鸡养殖场饲养了2000只肉鸡采用地温伞法提高土壤湿度;每把伞都是雨威500,自动恒温控制。在1~5日龄饲料中添加复方人用磺胺甲恶唑粉,剂量为4片/kg,连续7天。同时,每公斤饮用水中加入15毫克丽晶5天。白痢发病率为20日龄前37天(总结:根据多年的育雏经验,为了预防白痢,饲养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控制育雏温度。无论采用何种育雏方法,都必须使育雏室达到所需的育雏温度。否则,如果温度它控制不好,不管用什么药,都可能没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如果育雏室的面积或空间较大,可以先用塑料油纸隔开一个小空间进行育雏,然后随着雏鸡年龄的增长逐渐扩大育雏空间,有利于温度的控制。采用立体笼式育雏时,可在育雏室内设置更多的加热装置,以保证温度的均匀分布。在实际生产中,应提倡高温育雏法。也就是说,孵卵温度达到36-38℃℃ 前三天下降0.5℃ 每天到21℃ 晚上是1比2℃比白天高。首先,高温能促进蛋黄的吸收,减少因冷应激引起的皱纹和鸡舍温差,减少白痢和痛风,显著提高鸡的成活率;其次,育雏前的消毒工作,育雏室内湿度、通风和育雏密度的控制不容忽视。此外,合理的药物预防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情况下,对白痢菌敏感的药物,如青霉素、氟哌酸、环丙沙星、诺氟沙星、阿莫西林、青大雷汉、卡那霉素等,可在5-7日龄内添加到饲料或饮用水中,持续3-5天(发病后应先服用)改善饲养管理的不足(特别是温度)。同时,上述药物中的一种或两种可添加到饲料或饮用水中(优选与预防药物的类型不同)3-5天(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例]),1987年7月,在一家国有养鸡场饲养的1600只商品蛋鸡中,超过一半的鸡在60日龄时患病。病鸡严重食欲不振,饮水量增加,不时排出白水和粪便。后来,他们瘫痪,昏昏欲睡,直到死亡。一开始就有10多人死亡,死亡人数每天都在增加。最初怀疑是大肠杆菌病即使用土铲回家和氟吸收酸处理,但没有效果。经当地兽医站专家诊断为传染性法氏囊病后,立即给鸡补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