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南方高温多雨,鸡舍潮湿,环境卫生差。如果鸡密度高,通风不良,饲料突然更换,或在全价饲料中添加鱼粉、大豆、小麦、动物脂肪等高能量或高蛋白原料,常引起鸡坏死性肠炎(
发病率和临床症状在2007年6月初,广东省惠州市的一位家禽养殖户饲养了3000只自由放养的肉鸡。大约35日龄时,大多数鸡突然情绪低落,翅膀和头部下垂,蹲在地上,羽毛直立,贫血,排泄出红褐色或深褐色的绒毛乳白色大便或血便,部分粪便混有白色肠粘膜,5只鸡在发病当天死亡(
病理改变尸检后,打开腹腔后闻到尸体的臭味,发现全身淤血,浆膜下组织血管淤血,小肠中度扩张,内容物中食物残渣和粘液消化不良,小肠特别是十二指肠坏死脱落,黄褐色假膜附着;回肠、空肠、盲肠也有类似病变,肠壁易碎,扩张,充满气体,肠内容物呈深褐色;未发现明显病理改变其他脏器
诊断
根据发病率、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为鸡坏死性肠炎或球虫病。为进一步诊断,应进行实验室检查:
(1)取病变肠粘膜坏死部分无菌刮片。革兰氏染色后,镜下可见革兰氏阳性杆菌,圆钝,两端粗细,未见裂殖体、裂殖子和卵囊(
(2)将坏死粘膜碎片接种于血琼脂平板上,37℃培养24h℃. 血琼脂平板上有白色、圆形和凸形菌落溶血环明显增多。取引起溶血的菌落进行纯培养,染色镜检。两端均发现革兰氏阳性圆杆菌(
(3)生化试验: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蔗糖、麦芽糖,不能发酵阿拉伯糖、赤藓糖醇、甘露醇,M.R.,V-P试验阴性,能液化明胶,不运动,不能用柠檬酸盐,不水解脲酶(
因此,证实该病是由魏氏梭菌(Clostridium welchii,
)引起的坏死性肠炎(necrotizing enteritis)引起的。鸡坏死性结肠炎(necrotizing colitis,
)的治疗迫在眉睫,需要尽快治愈,以减少死亡和经济损失。韦氏梭状芽胞杆菌对药物有很强的耐药性o宜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选用高度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在本次治疗中,将恒丰强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100克大肠金(主要成分为头孢噻呋)与100升水混合,每日2次,连续3天。同时,经常更换被褥材料,及时清理粪便,做好大棚及周边区域的清洁消毒工作,及时处理死鸡。治疗结果表明,经过一天的治疗,病情得到控制,没有出现死鸡。经过3天的治疗,雏鸡基本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