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性腺炎是一种以生长不良、消瘦、均匀性差、腺胃增大如乳球、腺胃粘膜溃疡、脱落、肌胃糜烂为特征的禽病。传染性性腺炎的命名有一些不同。在某些地方,它被称为腺胃传播。现在在肉鸡中呈上升趋势,偶尔在蛋鸡中也呈上升趋势。病鸡死亡率低,病程长,死亡率高。该病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1.病原
所有鸡都有呼吸道的临床表现,如打鼾、喘息、咳嗽等轻微改变。只有喉、气管病变不明显,尸检可见轻度气管卡他。有的鸡还表现为肾肿胀、扩张、输尿管尿酸盐沉积等病理改变。病毒分离可分离出变异冠状病毒,故又称腺胃型;另外,从病组织中分离到其他病原微生物(流行特征
2.1传染性性腺炎可在不同品种的蛋鸡、肉鸡和火鸡中传播,尤其是蛋鸡、肉鸡和雏鸡。在817只肉鸡中也发现了这种疾病。这种疾病现在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发病率因地而异,也因地区而异。洛伊斯家族t发病率在10%左右。病死率约为30%(
2.2发病年龄最早为21日龄,多发于25~50日龄。产蛋鸡也会患上这种疾病。病程10~15d,发病后5~8d为死亡高峰(
2.3病因复杂。该病的病原体可能是垂直传播。同一个养鸡场里有不同品种的鸡。疑似由养殖者垂直传播(
2.4该病由一种或几种传染性病原微生物和非传染性因素引起;消化道和内分泌器官是这些致病因素(非感染)的靶器官有害因素
3.1.1饮食中含有高水平的生物胺(组胺、尸体碱、组氨酸等)和原材料,如鱼粉、玉米粉、豆粉、维生素预混料、脂肪、家禽粉、肉骨粉等,对人体有毒(
3.1.2饲料条件诱导、饲料营养失调、低蛋白、维生素缺乏是本病的诱因(
3.1.3镰刀菌产生的T2毒素具有腐蚀性,可引起腺胃、肌胃和羽毛上皮坏死;桔霉素是一种肾毒素,可使肌肉胃裂;OVX可使肌胃、腺胃峡部环形面扩大坏死,粘膜呈凹陷状假膜渗出物呈红色;酸可引起腺胃、肌胃、肝脾损伤、腺胃增大、粘膜增生、溃疡增厚、肌胃粘膜坏死(
3.2感染因素
3.2.1鸡痘,尤其是眼鸡痘,是腺性胃炎的重要病因(
3.2.2不明原因的眼炎:如支气管炎、喉炎、各种细菌引起的眼炎、VA缺乏或通气不良,可导致腺性胃炎(
3.2.3现在一些垂直传播的病原体也可能是该病的诱因,如网状内皮增生症、鸡贫血因子、马立克氏病等(
4.临床症状
病鸡表现为衣冠不整她的,没有精神,下垂的翅膀,大大减少了食物的摄入和水的消耗。病鸡表现为站立、缩颈、摄食量下降、精神抑郁,摄食量仅为正常摄食量的1/2-1/3,平均体重仅为标准体重的2/3-1/2,病鸡常卧在地上(
4.2病鸡羽毛疏松,胡须苍白萎缩,粘膜可见淡褐色突起,有时呕吐黑糙米汤(
4.3病鸡消瘦,腹泻,大便棕红色至黑色,有时便血出现在粪便中,生长迟缓发病鸡出现消瘦、肌肉苍白、腺胃萎缩、法氏囊萎缩、膨大、深糙米汤样物质(
5.2肌胃内径变粗、长度缩短、肌萎缩,外观可见明显的红、白凝固坏死灶或坏死斑。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不同程度的肌壁糜烂、溃疡和肿胀(
5.3病鸡的腺胃具有特征性。病鸡的腺胃肿得像个球,呈乳白色。仔细观察发现龟头病鸡的胃呈灰色网格状。腺胃腺体不规则、突出、变形、肿胀,可挤出乳白色液体(
5.4腺胃切除后,腺胃壁增厚水肿。乳头肿胀出血,乳头边界融合,无边界可分。胃肌萎缩,胸腺和脾脏萎缩。肠粘膜脱落、出血症状(
5.5临床上可见到肝肾综合征、囊损伤等并发症(
六、防治措施
管理水平和防疫状况对腺性胃炎的发生有显著影响(
6.1严格执行卫生和消毒措施,对主要病原体进行适当的疫苗接种,将有助于将该病的发病率控制在最低水平
)
6.2日粮中各种霉菌、真菌及其毒素的控制对鸡造成了多种危害。此外,饮食中控制生物源性氨基酸,包括组胺、组氨酸、尸胺等,也是减少鸡腺性胃炎(
发生的有效措施6.3笔者对该病的临床治疗有一定效果,供大家参考。维生素B+青霉素(或头孢菌素)+中药凯胃健胃口服液(个体鸡用西咪替丁)重症病例加干扰素
6.4也可治疗(
可抗清:125-150kg每袋水供家禽免费饮用;鸡清温解毒粉:1000g/袋,200kg/批;盐酸西咪替丁:4-5mg/kg体重,与鸡清温解毒散混匀;3-5天(
6.5预防:每瓶4ml洛莱核素饮用水可供800-1000只鸡饮用一次;鸡清温解毒散1000g/袋,200kg/份,用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