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我们对ILT的动物易感性、发病年龄、产蛋率、蛋质量下降率、潜伏期和病程、发病率和死亡率、传播途径和流行季节等10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统计,回收鸡血清抗体阳性率及效价,了解该县ILT的发生和流行规律。同时,对ILT的防治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几种ILT疫苗免疫效果的观察,筛选出适合我县疫情的ILT疫苗。同时,进行了试生产和ap的研究ILT组织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研制、ILT卵黄抗体的试制及疗效观察、抗ILT中药的筛选及防治效果研究,及时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满足当地控制要求
1流行病学
1.1基本疫情1996年4月1日,我县某粮站先后从国外养鸡场引进产蛋母鸡16300枚鸡蛋。他们回购时,已经在外地养了70天,回购后一切基本正常。由于缺少繁殖公鸡,100只35周大4月26日,又从外地引进公鸡,与买回的16300只公鸡在同一鸡舍饲养。购买后4至5天,部分公鸡开始出现头肿、流泪等症状,随后出现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经氢化可的松、维生素A等药物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原来在鸡舍饲养的16300只成年鸡,从新购公鸡的100只左右,逐渐扩散到整个群体。全组采食量和采食量均呈下降趋势,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经临床症状观察、药物分析、病理改变、血清学检查,结合扬州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和江苏家禽研究所的病原分离鉴定,该病虽然在我国首次发现,但由于养殖场中饲养的鸡数量较多,ILT氏病
为首次确诊。它无法承受整个集团的经济损失。只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加强对整群鸡的封锁和消毒,禁止养鸡场鸡的出口等。1996年9月至10月,距粮站养鸡场1公里。1996年12月上旬,该市部分村的鸡群另外两个养鸡乡镇在距原疫区20公里处突然感染,然后蔓延到全县10多个乡镇的近1000万只鸡(
1.2动物易感,本病除在各日龄蛋鸡发生外,疫区还有肉鸡、乌骨鸡和本地养殖户,但其他禽类尚未发生本病(各年龄段的鸡都可能感染本病)。据某乡镇部分门诊资料显示,该病发生在4~10月龄鸡群,占疾病群的80%以上。其他几天的老鸡就这样发生了。但雏鸡和种鸡发病率低,症状不典型
)
1.4发病后蛋鸡产蛋率下降30%~40%,但多数鸡在3~4周后恢复正常(根据
1.5蛋质下降的粗略统计,异常蛋,软壳蛋和白壳蛋约占蛋鸡总数的2%-5%,重壳蛋约占蛋鸡总数的5%-8%(自然感染潜伏期为6-12天,病程一般为10-14天,有的鸡群延长至3-4周,有些鸡群的发病率超过一个月(
1.7)鸡的e率和死亡率在90%~100%之间,死亡率在3%~70%之间。产蛋鸡的死亡率从15%到23%不等。商品鸡和饲养管理不善、混合感染的鸡有时达到50%至70%。亲本死亡率低于商业世代
)
1.8传播途径:该病仅水平传播,不垂直传播。呼吸道和眼部是ILT自然感染的门户(
1.9该病在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夏季和初秋发病较少,晚秋、早春和冬季发病较多。1.10通过samp恢复鸡群血清抗体的阳性率和滴度通过对病鸡群的调查,发现发病后第7天病鸡群血清中可检测到ILT的AGP抗体;21天后,抗体水平达到1:32以上的峰值,大部分恢复鸡的阳性率为90%-100%(
2症状和病变
2症状本病的特征性症状为呼吸困难,伸颈张口的特殊姿势、鼻孔分泌物、湿罗音咳嗽、血性分泌物;重病鸡头颈蜷曲,厌食,双眼紧闭。在某些病例中可以看到鼻炎和结膜炎。铺管机产蛋母鸡的日采食量严重下降。鸡在症状出现后2~3天开始死亡,死亡高峰为4~10天(
2.2大体病理变化本病主要病变集中在喉和气管。喉、气管粘膜肿胀、充血、出血,甚至坏死。气管腔内充满血块、粘液、浅黄色干酪样渗出物,甚至气管塞。在某些病例中,渗出物出现在气管下部,炎症扩散到支气管、肺和气囊。部分病例出现结膜及眶下窦水肿充血(
3诊断
3.1心血、肝、肾、肺、气管分泌将病鸡分别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回流平板和厌氧培养上,37℃孵育后未发现细菌生长℃
3.2病鸡气管、肺组织及气管分泌物经适当处理后制成混悬液。上清离心后接种9~12日龄SPF鸡胚绒毛尿囊膜。接种该病料的鸡胚明显变短或萎缩,鸡胚绒毛尿囊膜形成不透明斑点。对病鸡和死鸡的标准ILT抗体和喉、气管、肺、气管分泌物进行了处理。离心后,上清液(作为琼脂扩散试验,抗原与标准抗体之间出现明显的沉淀线。另外,用ILT疫苗(
4预防控制
4.1宣传发动)免疫病鸡和恢复鸡的标准抗原和血清进行AGP试验,积极做好广泛的社会宣传工作,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收集信息,《关于加强传染性喉气管炎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以县政府名义电告全县各乡镇人民政府,以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视引起县乡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广播电视台向全县介绍了该病的相关知识,在每个乡镇甚至每个村都将举办该病防治专题讲座,及时向养鸡户传授适合我县的疫苗和免疫方法及程序,使全县养鸡户尽快了解该病的危害,及时做好相应的防治工作(
4.2组织灭活油乳剂疫苗的试制与应用:对典型ILT病组死亡鸡的喉、气管、肺进行了组织灭活用5倍生理盐水稀释,组织捣碎机粉碎,反复冻融3次以上,离心,福尔马林灭活,按油乳剂疫苗的制备方法制备ILT油乳剂灭活疫苗,健康组在ILT流行区每只胸肌免疫0.5ml。当免疫组周围的鸡都发生ILT时,免疫组是安全可靠的(
4.3免疫试验和几种疫苗的推广,因为接种ILT疫苗的鸡可以长期携带病毒,我国历史上从未发生过ILT,因此,ILT疫苗在我国尚未普及。为了控制e针对该病在我县的流行情况,我们决定选择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几种ILT疫苗在疫区进行免疫比较试验。通过对免疫效果的跟踪观察,从3种进口疫苗和3种国产疫苗中,筛选出龙马月动物保健公司生产的喉贝灵(lt-blen)作为理想的推广疫苗。近两年来,侯贝灵疫苗在我县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LTV)流行的效果优于其他ILT疫苗,且该疫苗的应用对蛋鸡产蛋率和蛋壳品质无明显影响。结果表明,40%的保护率可达到100%免疫后3~4天可达到ld,1周可达到完全保护。推广应用喉一年多,ILT的社会发病率低于0.5%,保护了我县养鸟业的健康发展(
4.4根据疾病症状特点筛选抗ILTV中药防治效果,结合鸡的消毒和加强饲养管理,控制并发症,同时选用清热解毒、止咳祛痰、平喘消肿四种中药以桔梗、贝母等13种中药组成的金银花、连翘、板蓝根、板蓝根厚必清为对照试验,筛选出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对缩短病程有显著作用,抗
4.5ilt蛋黄抗体的制备及免疫效果观察用自制ILT组织灭活油佐剂疫苗免疫健康鸡2次。每只鸡第一次向胸肌注射1毫升卵黄抗体。10天将卵黄抗体LML注射于胸肌两侧进行强化免疫。强化免疫后15d,免疫鸡血清ILT的AGP抗体大于1:256,ILT卵黄抗体效价大于1:128,实验组每胸肌注射效价为1:128的ILT卵黄抗体2ml。通过10个ILT组的治疗对比试验,卵黄抗体治疗组的死亡率比对照组低7-10个百分点(
5总结与讨论
5.1 ILT是继Nd、MD、IBD、IB和eds76之后的又一严重禽病。由于该病的病原体属于疱疹病毒,临床上常有疗养鸡和鸡免疫鸡可长期携带病毒,并不断向外界释放病毒,疫区和受威胁地区的鸡有必要将ILT免疫纳入正常免疫程序(
5.2尽管ILT只有一个血清型,每个菌株的毒力不同。因此,在选择疫苗时,要根据各种疫苗保护率的对比试验,确定疫苗的推广应用,避免不该发生的免疫衰竭。通过对几种ILT疫苗的免疫比较试验,认为猴背灵是我国预防和控制ILT的理想疫苗结果表明,两次免疫后,5~5周龄和10周龄鸡的ILT可得到有效预防;免疫后对产蛋率和蛋壳品质无显著影响;对感染ILTV的鸡,在发病早期应用ilt-blen疫苗可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对症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减轻重症鸡的症状,降低病死率(
5.3高免疫卵黄抗体ILT的治疗效果不如高免疫卵黄液IBD显著,对减少死亡仍有一定作用,尤其是尤其是在发病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