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毒素和蛋鸡培养物
真菌毒素是霉菌产生的高毒性次级代谢产物。目前,自然界已知的真菌毒素有400多种。许多真菌毒素会对动物健康造成危害。对家禽危害最大的是黄曲霉毒素B1(afbl)、T-2毒素、呕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Zen)、赭曲霉毒素(OTA)、烟曲霉毒素(fum)和伏马菌素(FBL)(根据霉菌毒素产生的条件,可分为贮藏毒素和田间毒素;顾名思义,储藏毒素是农作物储藏过程中产生的真菌毒素,主要是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田间毒素是饲料在田间生长和收获过程中产生的真菌毒素。主要产品有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和T-2毒素。2015年1-6月,江西明治生化营养有限公司在河南、河北、江西、浙江、广东、广西、福建、湖北、山东、上海等10个省采集了824份样品(其中玉米278份,豆粕44份,麸皮218份,对29份小麦和255份饲料样品进行了玉米赤霉烯酮(Zen)、伏马菌素(FBL)和T-2毒素分析。结果表明,afbl、don、Zen、FBL和T-2毒素在所有条带中的阳性率均较高(见表1)。这五种真菌毒素在饲料和原料中也很常见。824份样品中无绝对安全样品(所有样品均检出真菌毒素),29份样品中检出1份真菌毒素54001
1黄曲霉毒素B1(afbl)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寄生曲霉和软体青霉产生的一种剧毒致癌毒素。发现了B1、B2、G1、G2、M1和M2的18个衍生物。Afbl毒性最大。黄曲霉毒素可影响各种家禽。高水平的黄曲霉毒素会导致死亡。低水平的黄曲霉毒素是有害的,尤其是对雏鸡。一般来说,生长家禽日粮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不应超过20%μ 克/千克。然而,当日粮低于20%时,家禽对疾病的抵抗力仍然会降低μ 克/千克。产蛋鸡能耐受较高水平的黄曲霉毒素,但不能超过50%μ 克/千克。黄曲霉毒素B1主要作用于免疫系统,降低机体免疫力蛋鸡的抗应激能力强,易发病。临床表现为厌食、产蛋率下降、蛋重下降、蛋壳不硬。黄曲霉毒素能破坏公鸡的性功能,使睾丸萎缩,曲细精管发育不良,阻碍精液的产生。尸检显示肝肾肿大苍白,皮下出血,心包积液,胆囊扩张。卡他性肠炎:镜检肝脂肪变性,胆管增生。已发现存在afl大量实验数据表明,黄曲霉毒素不仅对动植物、微生物和人类具有较强的毒性,而且对家禽、多种动物和人类具有明显的致癌能力。黄曲霉毒素BL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化学致癌物。它也能引起突变和畸形。黄曲霉毒素能与细胞核和线粒体DNA结合,导致蛋白质合成受阻和肝脏干扰。肾功能,抑制免疫系统。特别是抑制标记前体参与人类诱导的酶蛋白、致癌等黄曲霉毒素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
2单环毒素
主要由镰刀菌产生的有毒次生代谢产物,包括don,t,共有150种化合物。我国饲料样品中Don污染率仅70%以上。常见的毒性组是C-12和C-13处的环氧基。MTX对家禽的危害如下:
2.1免疫抑制,对环境和微生物胁迫因子抵抗力弱,家禽易发病(
2.2生产性能下降,采食量、增重、产蛋量和蛋壳质量下降,饲料转化率低,采食量减少,群体均匀性差(
2.3胃肠功能不全,腹泻(
2.4影响血液功能,引起出血(
2.5神经毒性影响,抑郁,翅膀松弛:
2.6皮肤功能受损。对口腔和皮肤有毒。羽毛发育不良:
2.7产生病理改变。淋巴结和造血组织坏死、肌肉和胃损伤(
3玉米赤霉烯酮(Zen)
玉米赤霉烯酮主要由禾谷镰刀菌产生。许多镰刀菌,如玫瑰镰刀菌和三尖镰刀菌,也能产生这种毒素。它是2类,4-二羟基苯甲酸的内酯化合物。它有雌激素样作用。它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发育,并与子宫内的雌激素受体不可逆地结合,从而影响动物的生殖生理。洛杉矶中毒的临床表现英母鸡出现冠肿、卵巢萎缩、产蛋率下降,部分病例出现腹水(
4赭曲霉毒素(OTA)
赭曲霉毒素是赭曲霉毒素和青霉菌产生的一种肾毒素。它是对家禽毒性最大的真菌毒素。赭曲霉毒素中毒可引起原发性肾病,也可影响肝脏、免疫器官和造血功能。尸检显示肝、胰、肾苍白,肾肿胀,输尿管内有白色尿酸盐沉积。由于赭曲霉毒素污染饲料适口性差,导致蛋鸡厌食,体重下降,产蛋量和品质下降。赭曲霉毒素中毒鸡产生的卵会增加畸形胚胎的可能性(
5伏马菌素(FBL)
伏马菌素由串珠镰刀菌分泌,其机制是破坏鞘脂的合成。产蛋鸡的中毒症状为变稀、排出黑粘粪,摄食量减少,体重减轻,身体残疾,死亡率增加。伏马菌素在体外对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具有毒性。降低免疫细胞的杀菌活性(
6 fum
是由串珠镰刀菌产生的。通常在发霉的玉米中发现。最常见的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毒素B,黄曲霉毒素B有FBL、FB2和fb3三种。家禽肝脏和肾脏中黄曲霉毒素残留。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表现为:
6.1胃肠道功能紊乱腹泻(
6.2造血功能紊乱,血功能异常:
6.3病理改变。肾脏和肝脏重量增加,肝脏坏死(伏马菌素
由串珠镰刀菌分泌。中毒的机制是破坏鞘脂的合成。产蛋鸡的中毒症状为变稀、排出黑粘粪,摄食量减少,体重减轻,身体残疾,死亡率增加。伏马菌素在体外对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具有毒性。降低免疫细胞的杀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