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养殖信息网 - 首页 - 养殖资讯 - 养殖新闻 -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编辑:养殖网 浏览: 315次

四川省鹅瘟病毒(GPV)和鸭瘟病毒(DPV)在1993年初在四川农业大学的程安春首次发现了雏鹅型病毒性肠炎病毒(NGVEV)。1998年首次报道NGVEV可在30日龄内引起小鹅感染,临床症状(综合病例)和病理改变(小鹅死亡后的病理改变和组织学改变)与小鹅瘟非常相似,在实际生产中常被误诊为小鹅瘟。然而,在实验开始前注射一次小鹅瘟疫疫苗后,下一代小鹅仍在3日龄发病死亡。戈斯林治疗鼠疫高免血清无效。病死率一般为25%~75%,危重地区为100%。经病毒分离、雏鹅人工感染、病毒颗粒电镜观察、免疫接种及治疗,证实为腺病毒所致。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和流行率越来越高。该病是我国养鹅业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流行病学

)。据调查,自1993年发现该病以来,我国各省(如四川、海南、黑龙江、广西等地)均有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山东辽宁、安徽等地)。该病主要发生在3~30日龄鹅,5日龄开始死亡,10日龄死亡高峰出现在18日龄(自然或人工感染后,死亡高峰出现在10~18日龄)。30天后,死亡率逐渐下降或停止。发病率30~100%,病死率25%~75%,危重区100%。另外,病死鹅产蛋前15d~30d死亡2次,3次鹅瘟疫弱毒疫苗,鹅血清中抗GPV琼脂扩散抗体效价均在1:32以上,甚至在鹅产蛋当天皮下注射1.0mL 1.5mL 1.5mL后两组之间无差异,但成年鹅无临床症状(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有三种类型: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最急性型见于3-7日龄,常无前驱症状。发病极弱,死亡,病程数小时至一天。急性病例多发生在8~15天,表现为抑郁或嗜睡、食欲不振、落伍、行动迟缓,但饮水未见减少、腹泻、白便早排、肛门或泄殖腔周围羽毛湿滑臀部形成积水,后期排出淡黄绿或灰白色或蛋清样恶臭稀粪,常混有气泡,个别因肠出血严重,粪便呈淡红色排出;症状包括呼吸困难、鼻孔内有浆液性分泌物、喙尖及喙缘变黑、双腿麻痹、喙触地、睡意或死前惊厥。病程3~5d。慢性型多发生在15日龄以后,表现为精神萎靡、消瘦、间歇性腹泻,最终死于消瘦、营养不良、乏力。部分病例存活,但生长发育不良。养鹅业造成的经济损失病理组织学尸检

3.解剖雏鹅在不同时期死亡,除肠道外其他器官未见明显病理改变。最急性型:直肠、盲肠等肠粘膜严重充血,表现为急性卡他性炎症,其他脏器无明显改变。亚急性鹅的病理变化主要有:

(1)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完全脱落,固有层内红细胞丰富,部分固有层水肿,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肠腺细胞空泡变性、坏死、散在结构。在某些情况下,十二指肠是典型的纤维素坏死性肠炎。绒毛大部分脱落,分离面光滑。肠道内有大量纤维素、炎症细胞和细菌。严重者固有层坏死脱落;肠腔充满大量脱落坏死的上皮细胞和纤维素(

(2)回肠绒毛顶端上皮坏死脱落,胰腺细胞肿胀,空泡变性,结构散在。部分轮廓消失,部分结缔组织增生(

(3)局部肝淤血,乳粒变性,部分脂肪变性(

(4)无明显病理改变结论:本病以小肠外观肿大和急性卡他性坏死性肠炎为特征。肠粘膜上皮坏死脱落,与渗出的纤维素形成假膜,包裹肠内容物,堵塞肠腔,使肠外观极度肿大,有很强的坚硬感,与小鹅瘟的“香肠样”病变非常相似,栓塞材料可分为两类:一类较厚,直径>0.5cm,长约10-30cm,质地致密,断面由两层组成,内层为肠内容物,外层为肠内容物坏死的上皮组织和纤维素渗出物凝固形成的假膜,主要形成于肠道中、后段;二是上皮组织坏死和纤维素渗出物凝固形成的假膜;另一个细长,直径小于04厘米,长度大于30厘米。它完全由坏死脱落的上皮组织和纤维素渗出物组成,分布于整个肠道,病理组织

的超微结构显示肝细胞和线粒体中没有包涵体,但病鹅肝脏粗面内质网严重扩张,线粒体嵴明显增厚发炎、变性和坏死,它含有大量的病毒颗粒,即病理学上所谓的“密封人体”。肠栓子外膜内可见大量70nm-90rim病毒颗粒。应用透射电镜(TEM)观察了鸭胚成纤维细胞(DEF)对病鹅细胞病变的影响。病因学研究

由于该病,用小鹅瘟弱毒疫苗免疫小鹅的上一代,用小鹅瘟超免疫血清孵出的小鹅预防或治疗无效;没有精神分裂症和oo病雏肠道内容物、伪膜和肠粘膜残渣中均发现包囊,排除了GPV和球虫病感染的可能性。此外,阴性染色后,用电镜观察分离的病毒。病毒呈球形或椭圆形,无包膜,直径70nnl-95nm(自然病例和人工病例组织超薄切片中病毒相同)。该病毒衣壳结构清晰,不与鸡、鸭、鹅、鸡病毒检测诊断

相凝集,由于NGVEV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小鹅瘟相似,在临床上极易引起误诊临床诊断中,建立和优化检测方法尤为重要,主要报道了以下几种检测方法:1.鸭胚成纤维细胞血清中和试验、血清保护试验和交叉保护试验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繁琐费时,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2.安春等27(1999)通过琼脂糖凝胶扩散试验成功地检测到NGVEV抗原。NGVEV和IgG/NGVEV-m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0.15mg/ml和0.05mg/ml,重复加样可使NGVEV抗原检出率提高10%~120%

6.纯化,nucl王明树等29(2002)系统地分析了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NGVEV)的纯化、核酸类型和结构蛋白,主要是通过氯仿处理、饱和硫酸铵沉淀等方法纯化NGVEV病毒颗粒,透析清除和色谱柱分离,在电子显微镜下,壳颗粒直径为60-100nm,平均70nnl-90nm。球形或稍椭圆形,二十面体对称,无包膜,衣壳结构清晰。进一步证实了NGVEV具有典型的腺病毒特征

7。NGVEV属于禽类,免疫预防研究

腺病毒(1组禽腺病毒),目前关于禽腺病毒减毒疫苗的研究和超免疫血液的制备及应用,尤其是Ⅰ组禽腺病毒的致病性及预防的报道较少,从鸡中分离的Ⅰ型血清型印第安纳C株用于预防鹌鹑的感染,当气管炎发生时,毒力恢复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在灭活疫苗方面,Hess等33(2001)利用肝组织细胞培养的非毒力疫苗株及其制备的油乳剂疫苗对肉鸡FAV4引起的心包积液性肝炎综合征进行了预防,取得了很好的保护效果(

本文由(养殖信息网)栏目整理发布:http://www.yangzhixinxi.com     养殖网     养殖项目

养殖新闻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养殖交易信息
养殖百科 查看更多
养殖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