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养殖信息网 - 首页 - 养殖资讯 - 养殖新闻 - 酶制剂在饲料配方设计中的应用

酶制剂在饲料配方设计中的应用

编辑:养殖网 浏览: 308次

酶制剂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饲料添加剂,可以改善畜禽的生产性能,减少粪便污染。同时,也为开辟新的饲料资源,降低饲料生产成本提供了有效途径。介绍了饲料酶制剂在饲料配方

1中的应用技术。酶制剂在玉米豆粕日粮中的应用

1.1在玉米豆粕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可提高能量和蛋白质的利用率。大量研究证明,按照理想氨基酸平衡的原则,豆粕等植物蛋白可以替代动物蛋白在饲料配方中保持正常畜禽铝生产性能。但玉米-豆粕日粮中含有非淀粉粘多糖(NSP)、蛋白酶抑制剂、植物凝集素、植酸、果胶、抗原蛋白等抗营养因子。这些抗营养因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结果表明,添加复合酶制剂可提高玉米-豆粕日粮的消化率和利用率。西弗林德等人(1999)报道了巴西圣保罗和维萨大学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玉米-豆粕饲料的代谢能值(P<0.05)和粗蛋白消化率(P<0.05)明显提高在回肠消化法中添加酶制剂(圣保罗大学实验),代谢能值和蛋白质消化率分别提高了2.5%和3.6%;分别为2%和2。饲料中玉米含量一般为50%~70%。玉米的消化利用率直接关系到饲料的转化率。Noy等人(1994)测定了4-21日龄肉仔鸡回肠对玉米淀粉的消化率,仅为82%-89%,远低于95%。小肠氨消化不完全,4日龄时为78%,21日龄时为92%。添加amy可显著提高小肠营养物质的消化率酶和其他酶。Summers(2001)报道在玉米-豆粕日粮中添加复合酶(淀粉酶、木聚糖酶和蛋白酶)可提高能量利用率2%~5%。因此,在玉米豆粕日粮中添加酶可以提高茶叶品质,提高小肠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吸收率,提高表观代谢能和蛋白质利用率,因此提高畜禽生产性能(

1.2添加饲料酶制剂可以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饲料成本。合理使用酶制剂可以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降低饲料和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国内外gn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后,动物增重提高5%~15.2%,料肉比降低3%~8%,饲料转化率提高3.5%~10%,产蛋率提高5%~8%,采食量提高7%。蒋宗勇(1995)报道,在饲料中添加0.1%益多酶,仔猪日增重提高10.09%,料肉比降低9.3%。刘卫国(1998)在蛋鸡常规玉米豆粕基础日粮中添加0.1%复合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产蛋率提高8.7%(P<0.05),蛋重提高2%~3%,料蛋比降低y 9.4%(P<0.05)(

1.2.1)酶制剂直接添加到饲料中。最简单的方法是直接在日粮中添加酶制剂,从效果和经济两方面都是可行的。Pack等人(1996年)报道了在巴西农场对1至45日龄肉鸡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豆粕日粮中,试验组肉鸡日增重比对照组显著提高4%-5%,料重比显著降低(

1.2.2添加酶后,可调整饲料配方,降低营养盐浓度,降低饲料成本。复合酶制剂的能量与氨基酸可减少而不影响喂食效果。根据肉鸡生长育肥期的营养水平,无酶组日粮能量降低2.3%~3.4%,无酶正常能量组与有酶低能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不影响肉鸡生产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日粮能量水平。Pack等人(1996)在玉米豆粕日粮中,试验组的代谢能、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分别降低了3%、5%、12.75mj/kg和22%、13.20mj/kg和20%,影响了动物的生长性能。但是,添加酶用植物原料代替动物原料

Graham等人(1995)报道断奶仔猪饲料中含有昂贵的鱼粉和乳清粉。添加酶制剂可减少鱼粉和乳清粉的添加量,保持营养液浓度不变不影响断奶仔猪的生长。在一个试验中,对照日粮含有10%乳清粉和4%鱼粉,试验日粮含有4%乳清粉和2%鱼粉(减少6%乳清粉和2%鱼粉)。豆粕及酶制剂添加氨基酸来调节能量和氨基酸。结果试验组仔猪生产性能明显提高(P<0.05),每公斤增重比对照组

低11%。2.小麦基础日粮

玉米酶制剂应用技术在我国饲料资源中相对匮乏,而小麦、大麦、小麦、小麦、小麦、小麦、小麦、小麦、小麦、小麦、小麦、小麦、小麦、小麦、小麦、小麦、小麦、小麦、小麦、小麦、小麦、小麦、小麦、小麦、小麦、小麦、小麦、小麦、小麦、小麦、小麦、小麦、小麦、小麦、小麦、,高粱等饲料营养素由于存在抗营养因子(阿拉伯木聚糖和B-葡萄糖等),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通过添加酶制剂,可以提高这些原料的利用率,降低玉米消耗和饲料成本(

2.1酶制剂在小麦日粮中的应用。主要的抗营养药物小麦的生长因子是阿拉伯木聚糖。添加复合酶(木聚糖等)可减少阿拉伯木聚糖等非淀粉多糖,降低肠道粘度,提高小麦饲料利用率。John等人(1997)认为,添加酶制剂(主要含木聚糖酶)后,小麦的ame可提高6%,小麦的代谢能与玉米相当。蛋白质消化率提高,氨基酸消化率提高10%。在小麦日粮中添加酶除了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外,还可以降低饲料中较为昂贵的油脂,因为小麦的代谢能值得到提高。贝尔亚文对此进行了验证测试。肉鸡股份公司第0~42天饲喂小麦基础日粮;两组赖氨酸和含硫氨基酸含量基本相同。表5显示各组42日龄活重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饲料利用率较第一组显著提高6.4%。酶制剂在大麦日粮中的应用

2.2酶制剂在大麦日粮中的应用,三组饲料效率与第一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也提高了2.9%(6%的代谢能是增加小麦40kg/T,降低大豆油消耗)。添加酶可以提高大麦的能量利用效率。格雷厄姆等人. (1995)报道,在肉仔鸡的大麦日粮中添加b-葡萄糖苷酶后,大麦的表观代谢能(AME)提高了10%,达到12.9mj/kg。在基础日粮中添加b-葡萄糖苷酶可使大麦的消化率提高6%,消化能为14.1mj/kg。韩正康(2000)研究了酶制剂对不同家禽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肉鸡、鸭、鹅的生产性能显著提高,料肉比显著提高(

2.3以小麦为主的日粮替代玉米时应注意的问题(1)亚油酸、叶黄素等功能性成分在肉鸡、鸭、鹅日粮中的应用orn饲料对畜禽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亚油酸(18:2w6)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之一。猪日粮中0.1%的亚油酸能满足猪的生长需要(NRC,1998)。当猪饲料中用小麦代替玉米时,亚油酸的缺乏不会影响猪的生长。然而,家禽需要更多的亚油酸。亚油酸通过影响蛋黄重量影响鸡蛋品质和蛋白质。家禽对亚油酸的需求量一般为1%。在家禽日粮中使用小麦和大麦时,应将亚油酸作为营养指标。通过添加植物油可以解决亚油酸缺乏的问题。(2)玉米中叶黄素含量最高,且它在蛋黄和肉鸡着色中起重要作用,而小麦日粮中叶黄素含量很低。对白羽肉仔鸡采用小麦代替玉米,以改善肌肉和脂肪的色泽品质。对于蛋鸡来说,可以利用富含叶黄素的原料和其他玉米副产品来弥补小麦和大麦中叶黄素含量低的缺点(

3制备应用技术

大量杂粕(棉籽粕、菜籽粕、葵花籽粕、芝麻饼和花生饼、,等)常用于饲料中。但这些原料中含有较多的抗营养因子或有害畜禽生长的成分,限制了饲料的用量。我可以加酶吗改善这种状况。Stanley等人(1996)测试了在肉鸡日粮中添加不同棉籽水平的酶的效果。结果表明,7.5%、15%和30%的棉籽粕日粮能显著提高肉鸡的饲料转化率。Pack等人(1996)报道了在高粱(65%)、豆粕或高粱(62%)、豆粕和菜籽粕(菜籽粕前期5%,菜籽粕后期10%)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对肉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酶能提高肉鸡的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在高粱和豆粕日粮中添加酶后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果表明,该酶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e制剂不仅可用于玉米-豆粕日粮,也可用于高粱-菜粕日粮(菜粕用量可达10%)(

葵花籽壳粕粗蛋白含量约38%,粗纤维含量约13%。蛋氨酸含量高,赖氨酸和苏氨酸含量低。因此,葵花籽粕可以部分替代豆粕用于家禽日粮,改善饲料中氨基酸的平衡。但葵花籽粕含有较多的木聚糖、果胶等抗营养因子,氨基酸的消化率和能量较低。Schang等人(1998)在蛋鸡日粮中进行了向日葵籽粕替代豆粕的试验,并对其代谢能进行了测定添加酶的玉米-葵花籽粕日粮的能量和氨基酸增加7%。结果表明,添加酶制剂可提高葵花籽粕蛋白质、能量和氨基酸的利用率(7%),且经济效益高,如表8所示,添加酶制剂提高了葵花籽粕中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为蛋鸡提供了一种经济的替代材料(

,为了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饲料中抗营养因子对畜禽生产性能的不利影响,除采用利用饲料加工新技术,在饲料配方设计中,通过原料筛选、酶制剂等方法添加合成氨基酸和饲料添加剂,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畜牧业生产性能。酶制剂的选择应根据饲料原料的种类(即抗营养因子的种类和数量)、畜禽的种类、生长发育阶段以及添加酶后饲料配比、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增加情况。应进行配方优化。在设计酶法玉米豆粕配方时,可直接添加酶提高饲料质量,在原配方的基础上增加能量和必需氨基酸分别降低2%~5%和5%~7%。小麦-大麦-豆粕日粮能量调节范围为6%~10%,氨基酸消化率为10%。利用酶制剂可以增加棉粕、菜粕和葵花籽粕的用量,替代豆粕,为充分利用非常规原料,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开辟了新的前景

本文由(养殖信息网)栏目整理发布:http://www.yangzhixinxi.com     养殖网     养殖项目

养殖新闻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养殖交易信息
养殖百科 查看更多
养殖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