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孢子虫病是由隐孢子虫寄生在呼吸道和消化道上皮微绒毛上引起的疾病。在中国发现了两种鸟类。它们是引起鸡、鸭、鹅、火鸡和鹌鹑的法氏囊和呼吸道的贝氏隐孢子虫,以及引起火鸡、鸡和鹌鹑肠道感染的火鸡隐孢子虫(
(1)病原体
隐孢子虫原生动物、双翅目、孢子虫、真孢子虫、艾美耳球虫、,隐孢子虫科,隐孢子虫(
baileyi隐孢子虫:卵囊平均大小为6.3μ 米× 五点一μ 64-5.2米μ 米× 5.6~4.64 μ m) 卵囊指数为1.24,呈椭圆形。卵囊壁光滑d无色,厚度0.5μ m、 没有微孔、极性颗粒和孢子囊。孢子化卵囊含有四个香蕉形的裸子孢子和一个颗粒状残余物。人工感染结果表明,贝氏隐孢子虫能感染鸡、鸭、鹅和鹌鹑,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疾病。主要寄生部位为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法氏囊和泄殖腔粘膜(
隐孢子虫,平均卵囊大小为4.72μ 米× 四点零一μ M(范围5.2-4.0 M)μ 米× 4.16~3.84 μ m) 比贝氏隐孢子虫小,近似球形。卵囊壁光滑无色,厚度约0.5mmμ m、 没有微孔、极性颗粒和孢子囊。孢子化卵囊含有四个香蕉形的裸子孢子和一个大颗粒残留物。证明火鸡隐孢子虫能感染鸡、火鸡和鹌鹑。寄生部位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可引起家禽腹泻(据作者观察,隐孢子虫的发育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脱囊:感染性子孢子从卵囊中释放出来。鸡和鹌鹑
的卵囊脱囊时间分别为8小时和6小时。子孢子与从卵囊中渗透到宿主的上皮细胞中,其头部变圆,其子孢子变短,进而形成滋养体。通过滋养体的进一步发育,培育出具有8个裂殖子的第一代裂殖体。成熟裂殖体破裂并释放8个裂殖子。第一代裂殖子由滋养体发育为第二代裂殖子,每个裂殖子含有4个第二代裂殖子。第二代裂殖子由8个裂殖子组成第三代裂殖子
(3)配子发生:从第三代裂殖子到小配子体和大配子体。成熟的小配子体含有16颗子弹状的小配子体配子体和一个大的残余。小配子体没有鞭毛。受精后,大配子发育成合子。受精卵外层形成卵囊壁后,发育为卵囊(
(4)孢子发生:在卵囊中形成感染性的子孢子。隐孢子虫卵囊有厚壁和薄壁两种类型。厚壁型比薄壁型多。有孢子的卵囊中有四个裸子孢子。薄壁的卵囊被单位膜覆盖。当卵囊从宿主细胞的液泡中释放出来时,单位膜破裂,感染性的子孢子立即渗入邻近的宿主细胞,开始新的发育过程。这会导致隐孢子虫的自身感染,因此即使摄入少量的隐孢子虫卵囊,也会引起严重的感染。大多数卵囊发育成多层厚壁卵囊,对外界环境有抵抗力,并随粪便排出,从而引起其他易感鸟类的感染(
根据人工感染的结果,鸡在接种后第3天(即潜伏期3天)粪便中首次发现卵囊,排卵囊形成时间为24~35天,排卵囊高峰出现在接种后9~17天。接种后第7天开始出现临床症状。接种后第3天首次在粪便中出现隐孢子虫。排卵囊时间长达17天。接种后6~14d为排卵囊高峰。雏鸭接种后第7天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雏鹅接种贝氏隐孢子虫的潜伏期为4d,排卵囊形成时间为21d,排卵囊形成高峰期为7~17d。突厥隐孢子虫的潜伏期为3天,胚囊形成时间为1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