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养殖信息网 - 首页 - 养殖资讯 - 养殖新闻 -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编辑:养殖网 浏览: 220次

脂肪肝又称脂肪肝综合征(FLS)或脂肪肝出血综合征(FLHS),是蛋鸡常见的营养代谢疾病。主要是由于脂肪在肝细胞内过度堆积,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甚至导致肝细胞破裂,最终导致肝内出血死亡。患脂肪肝的鸡产蛋率很难达到峰值,一般上升到85%左右,然后逐渐下降。这种病在笼养蛋鸡中很常见,在许多国家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在我国,发病率一直在5%左右,占全部死鸡的8%~10%。某些c高达30%以上,将给蛋鸡行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蛋鸡脂肪肝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蛋鸡的生产有所帮助(肝脏是物质代谢的核心器官,在脂肪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和转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肝内脂肪含量的因素可分为两类:增加肝内脂肪的因素和减少肝内脂肪的因素。其中,前者包括:(1)随血液进入肝脏的脂肪酸;(2)肝脏中糖或蛋白质异源生成的脂肪因为营养过剩。降低肝内脂肪的因素有:(1)脂肪在肝细胞内被氧化;(2)肝脏中的脂肪与脂蛋白结合,并从肝外转运。脂肪在肝脏的积聚最终取决于这四个方面的综合平衡。任何不正常的情况都会导致脂肪在肝脏内堆积,最终产生脂肪肝。正因为如此,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我们总结了生产中引起脂肪肝综合征的一些主要原因。综上所述,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过度营养

过度营养为主指饲料中的过剩能量。在目前普遍的饲养水平下,蛋白质营养过剩导致肝脏脂质增加的可能性相对较小,而能量水平过高导致鸡体脂肪过多的情况在目前时有发生,认为是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主要病因。特别是当饲料中的能量高而蛋白质低时,过多的能量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蛋鸡体内,尤其是肝脏。如果脂肪不能及时运出肝脏,就会在肝细胞内堆积,导致脂肪肝(

2.营养缺乏

这里的营养缺乏主要是指饲料中胆碱(或氯化胆碱、甜菜碱)、蛋氨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E缺乏。这些因子可能参与脂蛋白的合成或脂蛋白将脂肪带出肝脏的辅助因子。因此,当这些营养素不足或不足时,脂肪从肝脏的运输就会受阻,从而在肝细胞内积聚,产生脂肪肝(运动过少

原来是由飞鸟驯养的蛋鸡。由于现代规模养殖的需要,它们被放进了小笼子里。这样一来,它的运动能力就大大受到限制,能耗也就大大降低了;另一方面,全天候的饲料供应也可能使一些高收益笼子里的蛋鸡吃得过饱,从而进一步增加了能量负担。多余的能量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特别是肝脏,导致脂肪肝(

4。激素效应

据报道,蛋鸡的产蛋潜能使其在生理上对脂肪肝综合征更为敏感。因为产蛋量的高低与雌激素的活性密切相关,而雌激素能促进肝脏脂肪的合成和沉积。陈庆奎等对脂肪肝综合征蛋鸡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脂肪肝综合征蛋鸡血清雌二醇含量显著升高,且与脂肪肝综合征蛋鸡血清雌二醇含量呈正相关降低血脂和胆固醇。这说明产蛋性能较高的蛋鸡血液中雌激素水平较高可能是脂肪肝综合征

5的根本原因。毒素

Wight等人(1987)的作用表明,在蛋鸡日粮中添加菜籽粕会增加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的可能性(菜籽粕中的硫甙毒素在这里起主要作用)。此外,黄曲霉毒素也被认为是引起产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的重要毒素。这些毒素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对肝功能有显著损害。过量摄入会降低肝脏合成脂类的能力蛋白质,从而降低脂肪从肝外转运的能力,使脂肪沉积在肝内,最终产生脂肪肝出血综合征(

6。其他因素

邓茂贤等测定血浆中脂质过氧化物代谢产物丙二醛的含量,并发现实验组(患病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正常组)。提示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可能与自由基的产生和利用有关;Wu和squires(1997)认为,脂肪肝出血综合征与氧化应激(如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增加有关d抗氧化因子(如维生素E)减少;然而,刘欣(1993)和邓茂贤(1995)在试验日粮中添加玉米油或菜籽油等植物油,有效地防止了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的发生。另外,据报道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的发生也与鸡的品种有关(

以上各方面均可引起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但实际生产中产生的脂肪肝往往不是单一原因引起的,但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例如,产蛋鸡常见的脂肪肝是由于长期摄入过量的脂肪而引起的精力充沛的饲料,加上笼养鸡不可避免的缺乏运动。但如果饲料中缺乏胆碱、蛋氨酸或维生素B12等“抗脂肪肝因子”,或饲料中含有过多的菜籽粕和黄曲霉毒素,则会加速脂肪肝的形成或加重脂肪肝的发病(

2.蛋鸡脂肪肝的临床症状及尸检变化。一般来说,当产蛋率上升到85%左右时,产蛋率就会开始下降。鸡的精神状态良好,有时会突然死亡,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死鸡的冠和胡须呈淡白色,且一般较重(

死鸡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大量的fat在腹腔内沉积,尤其是在腹部,而肌肉在胃和腺胃周围有一层厚厚的脂肪。此外,心脏、肠系膜等处也有很多脂肪分布。二是肝肿、出血、脆腻。大量研究表明,肝内出血是引起鸡死亡的直接原因,故绝大多数死亡鸡出现贫血症状。肝内出血形成包膜下血肿,部分肝包膜破裂形成腹腔内血凝块。据报道,患有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的鸡,其肝脏血管在产蛋过程中极易破裂,导致肝脏大量出血e肝脏出血和死亡。可见死鸡输卵管内有正常硬壳蛋(

,镜下可见肝细胞紊乱,肝细胞肿胀,胞浆内有大小不等的脂滴,细胞核居中或向一侧挤压。部分病例肝细胞局部坏死,周围单核细胞浸润,间质脂肪组织增生(早期诊断蛋鸡脂肪肝

患有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的鸡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只是不明原因产蛋率下降,严重的病例突然死亡。目前,诊断通常是由尸检,这使得蛋鸡的生产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为了减少这一损失,许多专业工作者也对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的早期诊断进行了一些研究。刘欣、华香柏在蛋鸡中发现了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方法。他们认为,当蛋鸡血浆中胆固醇含量降低时,如果胆固醇占总胆固醇的比例低于60%,可以认为蛋鸡有脂肪肝出血综合征。他们进一步指出,如果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从3.4-4.6摩尔/升下降到2.1-2.6摩尔/升,而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从5.4~5.6mol/L增加到6.0~10.4mol/L,两者的比值小于50%,提示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的可能。此外,他们还发现鸡蛋中脂质含量的变化与相应雏鸡血液中的变化基本一致。我们可以检测鸡蛋中胆固醇的含量,达到早期监测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的目的,从而使该方法更加简便易行(防治蛋鸡脂肪肝

脂肪肝出血综合征是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是由长期的脂肪代谢紊乱引起的。一旦蛋鸡患上这种病,它通常会长期以来,对蛋鸡进行有效的处理和调整,往往给蛋鸡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该病应以预防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常见的防治措施有:

在繁殖期坚持限食。一方面可以保证鸡体成熟与性成熟的协调,充分发挥鸡的产蛋性能;另一方面,它可以防止鸡过度进食,导致脂肪沉积过多,从而影响鸡日后的产蛋性能,增加发生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的可能性。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限制饲养体重达到或超过同龄同品种标准体重的鸡。据报道,蛋鸡8周龄时应严格控制体重,不宜过胖,否则8周龄后难以控制(

应严格控制蛋鸡的营养水平,并提供营养全面的全价饲料。产蛋期蛋鸡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在饲养过程中,既要保证足够的营养满足蛋鸡生产和养护的需要,又要避免营养失衡(如高能量、低蛋白)和营养缺乏不合理(如饲料中缺乏蛋氨酸、胆碱和维生素E),从而达到合理、全面的管理(

当鸡群被诊断为脂肪肝出血综合征时,应及时查明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1)平衡饲料营养。特别注意饲料中的能量是否过高。如果是这样,可以降低饲料中玉米的含量,改用麦麸。另一份报告说,如果增加亚油酸中所含碳水化合物的量,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的发病率可能会降低

(2)补充“抗脂肪肝因子”。主要是针对有轻微疾病和即将生病的鸡。每公斤饲料中添加氯化胆碱1000mg,维生素E 10000IU,维生素B1212mg,肌醇900mg,连续饲喂3~4周,或每只病鸡饲喂氯化胆碱0.1~0.2mg,连续饲喂10天(

(3)调整饲养管理,适当限制饲料量。在不改变取食次数的情况下,日取食总量减少1/4-1/5,产蛋量高峰前减少,高峰后增加

,乡绅们提出了通过分层强化止血系统功能防治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的理论。它们的主要依据是肝内出血是产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死亡的根本原因。如能预防肝内出血,可避免蛋鸡死亡,从而减少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的经济损失(

本文由(养殖信息网)栏目整理发布:http://www.yangzhixinxi.com     养殖网     养殖项目

养殖新闻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养殖交易信息
养殖百科 查看更多
养殖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