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外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频发,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中国成立了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指挥部,确立了“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法制防控、群防群治、坚决处置”的防控工作方针,加强免疫、检疫、封锁、隔离、消毒、扑杀等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做好家禽免疫工作是防治禽流感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之一扎。为有效推进全省禽类免疫工作,本文介绍了禽类禽流感免疫程序、免疫注意事项及免疫记录如下:
Ⅰ。禽流感免疫程序
免疫是动物机体对自身和非自身的识别,它是一种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能力,即保持动物健康的能力。接种疫苗能使机体免疫抵抗外来病原体的感染和侵袭。最近,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ealth(IEO)在意大利罗马就预防和治疗禽流感达成共识。疫苗接种是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要措施。我国是养殖大国,养殖户分散,养殖条件相对较差。我国主要采取扑杀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政策,同时实施家禽强制免疫政策,加强对家禽的保护,防止疫情的发生。目前,农业部已批准生产使用4种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分别为:重组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亚型)重组鸡痘病毒载体疫苗(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H5亚型、n28株)和二价禽流感H5(n28株)-H9灭活疫苗。禽流感灭活疫苗应在2点钟冷藏℃ - 8℃ 远离光线,携带疫苗应储存在-10℃ 至-15℃. 疫苗夏季冷藏,冬季防冻(
免疫程序是指动物一生中各种疫苗接种的次数、顺序和时间安排。免疫效果随接种年龄、接种次数、接种间隔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免疫规划与疫苗的免疫效果有关美国疫苗。但是免疫程序不是固定的,也没有统一的科学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规划的制定,主要依据禽流感人群中相应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血清抗体水平。但考虑到疫苗的性质,灭活疫苗的重复接种次数一般多于减毒活疫苗。农业部于2004年颁布制定了农业行业标准《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技术规范》。根据农业行业标准和我省实际情况,推荐以下禽流感参考免疫程序(见表1)。同时,为方便养殖户做好家禽防疫工作,推荐了养殖户、蛋鸡、速生肉鸡和土鸡参考免疫程序(见表2表3:
表1禽流感参考免疫程序
10日龄,30-40日龄,100-120天,250-260天备注
鸡0.3ml 0.5ml 0.5ml 0.5ml 0.5ml用H5N2灭活疫苗
鸭0.5ml 0.7ml 1ml用H5N1灭活疫苗
鹅0.5ml 0.7ml 1.5ml用H5N1灭活疫苗
鹅0.5ml 0.7ml 1.5ml使用H5N1灭活疫苗疫苗
每4-5个月强化一次(
表2
1日龄马立克氏病疫苗(CVI988或HVT)皮下注射
7-10日龄新城疫(株IV或克隆30)传播疫苗(H120)眼鼻或气雾剂
12-15日龄法氏囊减毒疫苗滴注或饮用水根据母体抗体水平确定接种时间,肌内注射法氏囊
灭活疫苗
皮下或肌内注射H5+H9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
20-22日龄新城疫(IV株或克隆30株)减毒疫苗眼用nos剂量的两倍e
鸡新城疫灭活疫苗肌肉注射
水痘点刺
40-45日龄根据抗体水平,通过皮下或肌肉注射
H5+H9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根据抗体水平,确定10~12周龄法氏囊减毒疫苗口服或饮用水的需要量,是否需要
18-21周龄新城疫(毒株IV或克隆30)减毒疫苗眼鼻
新城疫(毒株IV或克隆30)灭活法氏囊疫苗
H5+H9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皮下或肌肉注射,皮下或肌肉注射注射
42-46周龄新城疫(Ⅳ系或克隆30)减毒疫苗、眼鼻
H5+H9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皮下或肌肉注射
新城疫
,皮下或肌肉注射法氏囊灭活疫苗的鸡不应接种法氏囊疫苗
1日龄马立克氏病疫苗(CVI988或HVT)皮下注射法氏囊疫苗
8-10日龄新城疫(IV株或克隆30)H120减毒疫苗眼鼻或气雾剂
10~20日龄法氏囊减毒疫苗口或口根据母源抗体水平测定饮水接种时间用
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
20~25日龄鸡新城疫(IV株或克隆30)眼鼻减毒疫苗
皮下或肌肉注射或半羽剂量鸡新城疫灭活疫苗
肌肉注射28-30日龄H52减毒疫苗滴灌或饮水双
法氏囊减毒疫苗滴灌或饮水本地鸡无
饮水双
6-7周龄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皮下或肌肉注射
2,能否家禽有效的免疫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除了选择优质疫苗和严格遵守sci在科学的免疫程序中,必须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在使用疫苗前,应检查疫苗的名称、生产厂家、批号、有效期、物理性质和贮存条件是否与说明书相符。仔细检查说明书内容是否与瓶标一致。应规定并严格遵守每头的装置、剂量、使用方法和有关注意事项。禁止使用过期、无批号、油乳剂破乳、真空度损失、颜色异常或来源不明的疫苗(
2在使用前放置在室温下(约22℃)℃) 大约两个小时。使用前摇匀疫苗。在疫苗接种过程中,疫苗经常被摇动和混合。疫苗应在开封后24小时内用完(
3.接种前应检查家禽的健康状况,禁止给不健康的家禽接种疫苗。因为不健康的家禽接种效果差或无效,甚至加重病情。在家禽群体中发现疑似传染病时,应当立即停止接种。此外,为了避免家禽恶心,应在接种疫苗当天的早晨禁止喂食(
4、注射器等接种器具设备应消毒。疫苗接种后,对使用过的疫苗瓶、碟、针筒和剩余的疫苗液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5.为防止疫苗接种过程中传染病的传播,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应严格消毒,谨慎操作。使用12号针头,清洗并煮沸注射器和针头10-15分钟。最好每根羽毛换一根针接种疫苗。如果没有条件,每只家禽换一根针。可将无菌针插入瓶塞并固定在瓶上,用于吸吮疫苗。每次吸完疫苗后,针孔用挤干的酒精棉包好。吸入的溶液不应重新注入瓶中。接种部位应用3%碘酊消毒,以免影响疫苗活性。注射器刻度应清晰,无滑杆和渗漏。注射剂用量准确,无漏注或空白注射剂。注射剂要稳定,针头不要迅速拔出,“飞针”也不能用来保证足够量的疫苗真正注射到动物体内。注射部位应准确,颈部宜皮下注射,注射部位为家禽颈部和背部1/3,针头向下,皮肤呈450度(
一般疫苗免疫后不能立即产生免疫力并且需要一定的诱导期,即免疫空白期。在免疫空白期,由于没有很强的免疫力,如果有病毒,就有可能引起传染病。因此,应重视这一时期的饲养管理,做好隔离消毒工作,防止免疫衰竭(
Ⅲ.动物接种后的禽流感免疫记录档案
,以便及时掌握该地区每只家禽的接种种类和接种次数,以及落实免疫程序,跟踪疫苗的免疫质量,规模化养殖场的动物防疫人员和兽医人员应及时做好免疫接种工作ecords公司。免疫记录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项科学的工作。如果随意、不科学地记录,记录的免疫数据可能毫无意义,甚至产生误导,无法达到记录的目的。为取得科学记录,记录应包括家禽品种、年龄、疫苗来源、批次、接种时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