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养殖信息网 - 首页 - 养殖资讯 - 养殖新闻 - 禽沙门氏菌病资料汇编

禽沙门氏菌病资料汇编

编辑:养殖网 浏览: 300次

临床上,禽沙门氏菌病可分为:1;2.鸡伤寒和副伤寒是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雏鸡出苗后2周出现急性败血症,发病率高,死亡率高(鸡白痢沙门氏菌主要存在于病鸡的肝、肺、卵黄囊、肠、心和血液中。病鸡粪便病原体可存活100天;它能在水中存活2-3周(

常用消毒剂有效(

流行特征cs:

1,易感性<2周,主要为急性败血症。20-45日龄亚急性;成年鸡为慢性或隐性感染。发病率:蛋鸡>肉鸡;公鸡<母鸡((2)传播途径(1)通过饲养者(2) 培养箱感染(呼吸道、消化道)(3) 感染(主要通过消化道)(

3(该病与管理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症状

1。胚胎期严重感染,多为死胚或弱胚,孵化后1-2天内死亡。部分健康雏鸡在7~10天内发病,并立即死亡(

2。发病雏鸡多为抑郁、呼吸困难、气促、尖叫、放电感染鸡在3周龄和3周龄后,由败血症型转为痢疾型

4。成年鸡无感染症状,产蛋率和受精率下降。部分感染鸡因腹膜炎

病理改变出现“下腹”现象

雏鸡:主要表现为肝脏肿大,呈黄褐色;胆囊扩张和脾肿大;蛋黄吸收不良;肾脏有斑点。盲肠有干酪样物质堵塞肠腔。肺、心肌、肝、脾、胃肌、小肠等组织表面可见突出的坏死结节ans(

成年母鸡:大部分鸡蛋变形变色,伴有腹膜炎,并伴有急性和严重腹泻慢性心包炎(

成年公鸡:睾丸极度萎缩,根据病鸡的年龄、流行特点、症状和解剖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诊断需要病原菌分离培养、生化和血清学鉴定

多数成年母鸡有慢性和隐性病程,可通过全血平板凝集试验

进行沙门氏菌血清学诊断

预防和控制

1(同时注意n切断感染源(药物治疗:磺胺类、呋喃类和某些抗生素对本病有效(但要注意耐药性)(

4.通过生物竞争性排斥反应预防沙门氏菌病;如蜡样芽孢杆菌(DM 423)、乳酸杆菌、粪链球菌等制剂(

5.减毒沙门氏菌疫苗9R、9s(

(2)禽沙门氏菌病-鸡伤寒副伤寒

鸡伤寒副伤寒是由禽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败血症或慢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肠炎和脓毒症(其差异在于病原体的血清型和致病性不同,从而导致不同的年龄和症状)泰伯鸡,但两者的防治措施基本相同(

病原菌及流行特征:

1.易感1)鸡伤寒:它是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鸡的副伤寒:由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引起,主要发生在胚胎期和孵化器,多发生在1月龄以下的鸡。雏鸡和成年鸡表现出慢性和隐性症状(

2(

3)传播途径:消化道、垂直传播、健康载体内源性传播(

症状和途径鸡伤寒表现:体温升高、畏缩、食欲不振、腹泻、粪黄绿色、丹顶深红色,病死率10-15%(发展为鸡伤寒),常散在灰白色坏死性小病灶;胆囊肿大、肠粘膜增厚、出血、卡他性炎症、鸡蛋出血、变形或腹膜炎(

禽副伤寒,孵化后2周内出现急性病程,老年出现亚急性病程。病鸡的症状为嗜睡、食欲不振、腹泻、消瘦、乏力和死亡。病死率为0.5%禽副伤寒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肝脾出血呈青铜色,坏死灶,心包炎,肠出血性炎症,慢性病例肠壁增厚(

诊断

1。根据流行特征及尸检结果,初步确定可以采集病鸡的器官和血液进行细菌分离鉴定(

2.血清学鉴定:用于检测白痢和伤寒的带菌鸡

的常用方法是全血平板凝集试验(全血平板凝集试验)

⁃综合征:大肠杆菌

的防治与p鸡白痢

是由沙门氏菌属的任何一个或多个成员引起的一种急慢性疾病,包括白痢、伤寒和副伤寒三种传染病。任何品种、年龄和性别的鸡都对白痢沙门氏菌高度敏感。这种病可以全年发生,尤其是在冬季和春季。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垂直传播。水平传播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也可通过交配(

症状和病理改变:1.鸡常表现为急性全身感染,病鸡以精神疲劳和精神衰弱为特征痢疾。主要病理改变为肝肿胀、出血、淤血。肌肉、肺、肝、盲肠、大肠坏死或出血。2.成年鸡表现为局部慢性感染或隐性感染。蛋鸡产蛋量和受精率下降。少量腹泻,排白色大便,有的因卵黄囊炎症引起腹膜炎(

预防措施:建立无沙门氏菌鸡群。药物治疗:磺胺类药物、呋喃类药物和抗生素对该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用阿米卡星、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土霉素等药物治疗可降低鸡急性病例的死亡率s、 但它在复苏后仍携带细菌,这只是短期的经济意义。鸡白痢是由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家禽败血症性传染病。主要感染3个月以上的家禽,主要是鸡,也可感染火鸡和鸭子。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另外通过感染卵的垂直传播,该病发生在春冬季(

症状和病理变化:1.中国鸡和成年鸡患有急性精神萎蔫,拉黄绿色粪便,并迅速死亡,一般在5-10天。病理学l变化轻微或不明显,肝、脾、肾红肿。2.慢性病例食欲减退,腹泻、便秘交替发生,病程8天以上,死亡率较低,多转为感染鸡。特征性病变为肝脏异常肿大,呈绿褐色或青铜色。鸡腹膜炎和卡他性肠炎。3.感染卵可感染雏鸡,症状与白痢相似。防治:磺胺类是特效药,抗生素也有一定疗效。主要依靠药物预防、检疫、扑灭等综合防治措施(禽副伤寒)d

各种禽类均可感染该病,但只有1周龄以内的雏鸡才会发病死亡,成年鸡大多为慢性或隐性感染。该病的传播途径是通过卵、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最急性的鸡一般没有典型症状,多数表现为嗜睡、厌食、耗水量增加和白色腹泻。尸检显示肝、脾、肾充血、肿胀、心包炎、肠出血性炎症坏死。病损与痢疾

相似,该病的预防主要依靠孵化场和养鸡场的严格清洁隔离措施。治疗:土霉素、诺氟沙星等对本病有效

本文由(养殖信息网)栏目整理发布:http://www.yangzhixinxi.com     养殖网     养殖项目

养殖新闻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养殖交易信息
养殖百科 查看更多
养殖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