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养殖信息网 - 首页 - 养殖资讯 - 养殖新闻 - 提高育雏率的关键措施

提高育雏率的关键措施

编辑:养殖网 浏览: 180次

育雏率是提高养鸡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它包括育雏前的消毒准备、健康雏鸡的选择、雏鸡的运输、育雏的温湿度、采光与通风、饲养与饮水、疾病预防与接种、饲养密度与分组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直接影响到成活率,雏鸡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因此,了解和掌握科学的育雏方法,做好每一个环节是养鸡成功的关键。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把栅栏空置15天。保暖、隔热、通风。把房子内外彻底打扫干净。用3%的热烧碱溶液喷洒在周围的墙壁、地板、食品罐、饮水机和孵卵架上,以消除

病毒,彻底杀灭各种病原微生物。2小时后,用清水冲洗,安装保温设备,密封,用28ml/m2福尔马林和14g高锰酸钾消毒24小时,最佳熏蒸温度为20℃以上℃ 湿度为75%。打开门窗通风,然后关闭5-7天。鸡舍在一周内每天打扫一次,用具消毒一次,7天后每周3-4次。在育雏期,除接种当天和接种前后3天外,每天应对鸡进行消毒。育雏室门口应设紫外线灯或消毒池。育种者在育雏期间最好不要离开育雏室,进出口必须严格消毒(

2选择健康的雏鸡

首先选择信誉好、防疫制度严格、孵化率高的养殖场购买雏鸡。健康雏鸡体格健壮,手感强而有弹性,精神活泼,眼睛明亮,无分泌物,绒毛丰满洁净,色泽鲜艳,体重适中标准。脐带闭锁干净光滑无血迹,泄殖腔周围羽毛干净无粪便。消除腹部大而硬、脐周围湿红或暗红色的“大肚脐”鸡,这类鸡多感染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

3运输正确

首先,运输车辆应充分消毒检查,运输工具应防风,透气、保温、不发热(温度应保持在30℃左右)℃). 雏鸡的密度应视季节和气候而定。运输车内光线越暗越好。保持小鸡安静,避免体力消耗和误食fec垃圾和其他脏物。在运输过程中最好不要停留,特别是在冬季,以防止因重保温、轻通风造成窒息。运输时间应在36小时以内,距离不宜超过48小时(

(1)育雏期间的温度应根据雏鸡的年龄进行调整。鸡舍在喂食前要预热,温度要高一些。房子里的温度应该达到30度℃ 饲喂前一天,确保温室可达到33~35米℃ 当鸡来的时候。育雏相对温度要求:33-35℃ 第一周,30-33岁℃ 在第二周,然后减少2℃ 每周un直到18-20℃. 当气温过高时,雏鸡张开嘴呼吸,食欲下降,饮水量增加。气温过低时,睡眠不安,唧唧喳喳,经常堆积;如果温度合适,活动自由,饮食和粪便正常,分布均匀。研究表明,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蛋黄的吸收,控制球虫病的发生(

(2)调湿育雏室。如果室内湿度过低,空气干燥,鸡体内耗水量过大,导致蛋黄吸收不良、羽毛干燥、飞扬的灰尘和杂物,鸡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如果雏鸡口渴,大量饮水会影响消化吸收,从而影响生长发育。如果湿度过高,有害气体会增多,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寄生卵的发育,增加感染的机会(

(3)采光合理,通风良好。光是鸡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条件。合理的光照强度和时间可以刺激食欲,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发育,但不合理的光照会干扰其发育。比光照时间0~3日龄23~24小时,4日龄起每周1.5~2小时,自然光照1.5~2小时术后3周进行光照。另外,要注意光照强度。前期用40-60W灯泡,每平方米3W,后期用25W灯泡,每平方米1W。根据鸡喜绿、喜黄的习性,绿光、黄光的效果比白光好,还可以减少啄毛、啄肛的发生(

通风的目的是去除室内的脏空气,变为新鲜空气,调节室内的温湿度。鸡的体温较高,鸡饲料中约有20%~25%的蛋白质未经消化,经粪便排出,造成大量氨氮的产生d高温高湿条件下的硫化氢。火灾还产生一氧化碳。如果这些有毒气体不及时排出,将严重影响鸡的生长发育,诱发各种疾病。但要防止贼风和冷风直吹,特别是在冬季,应在进风口放置热源预热冷风(

(4)饮食。小鸡可以在24小时后进食,最好不超过36小时。首先饮用水,加入抗应激药物和抗生素,饮用含0.01%高锰酸钾的水,然后加入多维电解

。长期tr后鸡的最佳配方输送量为1000毫升冷水,含3.5克氯化钠、2.5克碳酸氢钠、1.5克氯化钾和20克葡萄糖。饮用水标准为1周3L/100,2周5L/100,3周7L/100。第一次喝水后2小时喂食,因为胎粪已经排干,有饥饿感。0~3日龄雏鸡饲喂玉米片以减少肛糊。3日龄雏鸡逐步饲喂浓缩饲料。在育雏期,宜少食,一般前2周每天8次,后3周每天6次,第5周每天6次,6周后每天4次(

5防病、防疫n

在育雏期间,要做好隔离、封闭管理、特殊喂养,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消毒,保证饲料和饮用水卫生。为了防止白痢在孵化前3天,我们可以使用青霉素和诺氟沙星的混合物和饮用水。10天后,要注意预防球虫病。这些药物包括盐霉素、地克珠利和沙秋灵。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球虫种类、不同时期、不同季节选用不同的抗球虫药物。此外,要及时进行疫苗接种。接种疫苗前后三天,饲料和饮料中不得添加抗生素影响免疫效果。为了减少疫苗接种引起的应激反应,可在饮用水中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C和电解质(在

育雏期间,雏鸡生长发育很快,需要提高定期观察和及时调整饲养密度。平地栽培密度标准为:1-2周25-30平方米,3-4个周期15-20平方米。同时,要注意饮食时段,3周前每平方米4厘米。另外,从3日龄开始,弱者和强者分别饲喂。分组工作应经常进行,通常一周一次个体调整,从而提高鸡群的整体素质,这对蛋鸡和种鸡尤其重要(

本文由(养殖信息网)栏目整理发布:http://www.yangzhixinxi.com     养殖网     养殖项目

养殖新闻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养殖交易信息
养殖百科 查看更多
养殖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