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具有抗病毒、清热、养阴、凉血功能的中草药经煎煮、醇沉、浓缩制成抗病毒合剂。用不同剂量(0.3ml、0.5ml、0.8ml)的小鼠进行抗炎实验。结果:0.5ml和0.8ml剂量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耳廓肿胀及棉球肉芽肿均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0.3ml剂量对前3个实验组小鼠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该合剂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且与剂量呈正相关(关键词:抗-vi)ral混合物;抗炎作用;小鼠(
抗病毒中草药合剂是在中兽医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的指导下,研制的一种具有清热解毒、滋阴作用的中草药。为了进一步证实其抗炎作用,作者进行了药效学实验,为临床用药(
1材料
1.1药物及试剂提供理论依据?该抗病毒合剂由石膏、知母、紫花地丁、金银花、玄参、麦冬、连翘、龙胆科、板蓝根等15种中草药组成鱼腥草、穿心莲、大青叶、赤芍、蟾蜍毒。2002年3月6日购自陕西省扶风县中药采购供应站,伊文思蓝,上海市化学试剂采购供应站,批号:821102;无水乙醇,开封市化学试剂厂,批号:991111;天津市恒浩化学试剂厂二甲苯,批号:990116;丙酮,西安化学试剂厂,批号:880525;冰醋酸,开封第四化工厂,批号830913;国有南昌北垦化学试剂厂甲酚皂液,批号:990605(
1.2实验动物?昆明小鼠,18-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2种方法和结果
(2.1),在蒸馏水中浸泡2小时,煎煮15分钟,煎煮两次,制备22克,160,半雄性和半雌性。将水煎液混合,浓缩,加入乙醇,使乙醇含量达到65%,静置24小时,过滤回收乙醇。然后将一定量的蟾蜍毒液磨成细粉,加入药液中,消毒,4点钟冰箱保存℃(
)
2.2抗病毒合剂对醋酸诱导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影响40只小鼠,雌雄各半,分为4组(n=10). 第一组为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0.5ml;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分别给予抗病毒合剂0.3ml/只、0.5ml/只和0.8ml/只,每日1次。第4天给药1h后,每只大鼠尾静脉注射0.3ml 0.5%伊文思蓝生理盐水,然后腹腔注射0?6%醋酸0?炎症20min后脱臼处死小鼠。打开腹腔,用6ml生理盐水多次冲洗腹腔。洗涤液被吸出。合并后,加入生理盐水至10ml,3000r/min,离心15分钟用721分光光度计测定590nm处的光密度,并记录结果。结果见表1(
表1结果显示,0.3ml剂量显著抑制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0.5ml和0.8ml剂量显著抑制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0.8ml剂量明显抑制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与0.3ml和0.5ml剂量比较(
2.3抗病毒合剂对二甲苯诱导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40只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给药途径和剂量与2.2相同。第四天,一小时给药后,静脉注射0.3毫升0.5%伊文思蓝盐水。然后向每只小鼠背部皮内注射0.03毫升二甲苯以引起炎症。20分钟后,小鼠脱臼死亡。老鼠的背被剪断了。染成蓝色的皮肤被切开并切碎。小鼠浸泡于6ml丙酮生理盐水中48h,2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用721分光光度计测定λ= 590 nm)并记录结果。结果见表2。表2结果表明,0.3ml剂量组对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显著抑制作用,0.5ml和0.8ml剂量组对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各剂量组间有显著差异,具有正相关。?2.4抗病毒合剂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炎症的影响?40只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两组?2.第4天,给药后1h,将0.02ml二甲苯滴入左耳壳,30min后脱臼处死小鼠。用剪刀沿小鼠耳廓基线切下两只耳朵,0?用一个6厘米长的穿孔机将耳片打压下来,并对两个耳片称重以计算差异。结果如表3(
所示3表明0.3ml剂量对小鼠耳廓炎症无明显抑制作用;0.5ml和0.8ml剂量组对小鼠耳廓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0.5ml和0.8ml剂量组与0.3ml剂量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2.5抗病毒合剂对小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40只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两组?5厘米切口。从切口向两侧腋窝植入5mg消毒棉球,缝合切口。脱臼后第8天处死小鼠。背部的皮肤被割伤了。棉球连同周围的肉芽一起取出苏。脂肪组织被移除并在60℃干燥℃ 烘箱。准确称量重量并记录结果。计算了发炎棉球的重量与棉球重量之差。结果见表4(表4结果显示,0.3ml剂量组对小鼠棉球肉芽肿有显著抑制作用;0.5ml和0.8ml对小鼠棉球肉芽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8ml与其他剂量组比较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3讨论抗病毒合剂是在卫气营血理论指导下选用的具有解热、抗炎、抗病毒、养阴作用的方剂中医兽医辨证论治。方中生地黄、穿心莲、赤芍、金银花、连翘、蟾酥等药物对炎症动物模型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本研究采用四种实验性炎症模型,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测定,包括皮内染料渗出和腹腔内染料渗出;二是炎症肿胀(耳廓炎症)的测量;三是肉芽肿模型。通过以上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该中药抗病毒合剂具有非常显著的抗炎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充分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