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和病理变化。潜伏期为4-10天。临床上可分为皮肤型、粘膜型和两种混合型(
皮肤型)。主要是皮肤和毛囊病变。上皮组织内有增生性病变,突起高于皮肤,由白变黄,形成痂、炎、出血。2-3周后,上皮层退化脱落,结痂部位留下疤痕,尤其是鸡冠、胡须、眼睑和翅下无毛处。体温升高影响采食量和产蛋率(
白喉型又称湿豆。口腔表面出现急性炎症食管或气管粘膜坏死,形成白色不透明纤维蛋白干酪样坏死痂膜。及时去除痂膜,可见出血性糜烂性炎症,鸡存活。如果焦痂膜增多,会阻塞喉咙,引起呼吸困难和窒息死亡。焦痂膜阻塞食道,影响食物摄入。病程长可导致死亡和产蛋率下降(
混合型)。同一鸡群中,有的全身毛囊有痤疮疹,有的咽喉有粘膜痂,有的两者兼有,死亡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