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养殖信息网 - 首页 - 养殖资讯 - 养殖新闻 - 当前鸡病流行特点与防治对策

当前鸡病流行特点与防治对策

编辑:养殖网 浏览: 317次

养鸡场疫病的发生与流行特点

养鸡场的鸡病种类越来越多,其中以传染性疾病最为严重。人工养鸡密度高。由于自然选择,很容易出现新的病毒种或突变株,引起新的流行病。传染病在养鸡业中占60%~70%,仍是养鸡业中最重要的疾病。2004年初,我国大面积爆发高致病性禽流感。虽然这是第一次,但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近年来,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传染性贫血(CIA)、病毒性关节炎、l白血病(AL)、网状内皮增生症(RE)、脑脊髓炎(AE)、腹水综合征(腹水)和猝死综合征(SDS)等疾病相继爆发,一些不可忽视的新的传染病开始蔓延,危害极大(高致病性禽流感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血清型为H5N1。在家禽中,鸡、火鸡和一些野生鸟类对禽流感的易感性最高,这是一种急性和致命的感染。主要通过水平传播,即通过易感鸟类与感染鸟类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病毒污染物。高致病性禽流感具有潜伏期短、传播快、发病率高、感染率高等特点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但传播范围往往不大。如果发现疑似禽流感病例,应立即报告当地兽医部门,及时诊断并采取相应措施,包括隔离、封锁、扑杀、消毒等。根据我国政策和国际惯例,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要措施是控制其源头,包括扑杀疫区内所有感染禽流感的鸡只,以消除这一传染源,防止其通过各种途径向外传播,造成更大的传播。二是疫苗,这是预防的关键措施。包括举行的国际禽流感会议去年在意大利,已经确定有效的疫苗是未来预防禽流感的非常重要的措施。目前,我国禽流感诊断试剂的生产技术非常成熟,已研制出一种有效的疫苗。该疫苗在实验室的保护率可达100%。同时,要做好饲养管理,加强隔离,特别是与候鸟的接触。例如,现在农村地区的一些小农场或个体农场都在野外,鸭子散落在河流和湖泊中,很容易与迁徙的水禽接触。例如,迁徙野鸭、海鸥、天鹅等迁徙鸟类rds,如果这些迁徙水禽体内有禽流感病毒,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感染J亚群的鸡有5个亚群:A亚群和B亚群为优势亚群;e亚群为内源性而非致病性;J亚群能产生一种独特的逆转录酶,将病毒RNA逆转录为前病毒DNA,然后随机整合到宿主DNA中。因此,随着宿主细胞的分裂,可以转录RNA,产生病毒蛋白。组装后,病毒粒子通过出芽脱离质膜。铝主要存在于肉鸡体内,存在于各种肉鸡中。骨髓母细胞瘤和骨细胞瘤在60%以上的死鸡中都可以看到。肿瘤可发生在肝、脾、肾等器官。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和疫苗,也没有发现先天性ALV抑制的鸡。因此,本病的有效控制措施是尽快从高世代群体中淘汰阳性鸡(

免疫抑制性疾病在养鸡场普遍存在,导致鸡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或丧失,使疫苗失去了应有的免疫预防效果,鸡的整体抵抗力下降。这些免疫抑制性疾病主要包括传染性贫血、CIA、传染性病毒性胃炎、短st自然综合征等(

新老病种:非典型性疾病占主导地位

1.免疫条件下的非典型流行形式。例如,随着新城疫疫苗的广泛应用,新城疫的发生和流行发生了新的变化。Nd主要发生在免疫鸡中,表现出非典型症状,如产蛋鸡产蛋量下降、日死亡率不同和增加、呼吸综合征加重等。有些传染病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当鸡体内有MD、IBD、CIA等病毒时,nd往往是继发性的,并没有表现出nd(

的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2.病原菌的变异和进化。比如IBDV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SIBDV代表了目前的毒力类型。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出现了超强毒力的IBDV;MDV在1960年以前为中等毒力,1960年至1970年代后期出现强毒力。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它开始出现超强毒力的vvmdv。上世纪80年代末,出现了超毒力VV+MDV。与此同时,新的致病类型正在出现。20世纪80年代以前,IB主要表现为呼吸型,其次为肾型和脑肌型(由于致病因素的协同作用,多因素复杂疾病越来越多,尤其是鸡的呼吸综合征。拥挤、回火等非传染性致病因素湿热不适、通风不良等环境条件,以及IBV、NDV、AIV、ILTV等传染性致病因素严重威胁生产(由于管理不善、用药不当等原因,营养代谢疾病、药物中毒疾病、寄生虫病增多,鸡的抗药性日益突出,给鸡的细菌性疾病防治带来了新的问题。粪便处理不科学。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等环境因素的控制是不可忽视的没有效果。尽管对外封锁非常严格,但鸡的发病率仍然很高,治愈率明显受到影响(疾病防治对策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对于规模化养鸡场来说,鸡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应该是预防群体性疫病,预防重于治疗;我们应该以鸡群为对象,而不是以个体为单位。要建立预防、检疫、检疫综合防控机制。一方面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田间地头工作能力,制定科学的劳动价值观采取适合现场具体情况的三级预防卫生措施,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降低疫情发生率和死亡率。另一方面,控制疫情要从源头抓起,完善严格的检疫检验措施,防止疫情蔓延。特别需要提醒的是,自1998年以来,鸡群中最普遍的疾病是禽流感。它的变异性大、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给养鸡生产带来破坏,必须高度重视战争的打击(

病毒性疾病必须得到稳定的控制,最重要的是控制病毒性疾病控制鸡场钕的发生。目前,在我国,特别是非典型nd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养鸡场净化非典型nd的工作任重道远。同时要控制呼吸道疾病和免疫抑制性疾病(如IB、ILT、IBD、MD等)。密切关注CIA和j亚型鸡白血病的发生和流行趋势,加强养鸡场的生物安全措施,而严防病菌入侵

,最大限度地减少细菌性疾病造成的损失

的关键是加强饲养管理措施,做好隔离、消毒、卫生防疫工作采取合理的给药方法和科学的免疫程序,在稳定控制病毒性疾病的基础上,减少CRD的发生,降低种鸡支原体虫卵传播率,坚持不懈地做好痢疾和大肠杆菌病的净化工作。这可以大大减少细菌性疾病和继发性疾病的发生,并发症和混合感染(环境污染是引起传染病流行和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养殖业的发展,规模化养鸡场的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更为现实影响鸡病防治的因素。我国一些集约化养鸡场虽然养殖条件较好,但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控制环境污染,实施生物安全措施迫在眉睫。养鸡场要按照控制传染病的原则,逐步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对鸡舍进行彻底清洁消毒;遵守防疫制度,严格限制人、畜、交通工具的流动和进入养鸡场;对引进的养殖户要严格检疫;只要对病鸡和死鸡进行严格的治疗,就可以预防sp读到了这种疾病。同时,还要注意传染病的检测和日常消毒工作(

本文由(养殖信息网)栏目整理发布:http://www.yangzhixinxi.com     养殖网     养殖项目

养殖新闻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养殖交易信息
养殖百科 查看更多
养殖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