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养殖信息网 - 首页 - 养殖资讯 - 养殖新闻 - 引起家禽免疫抑制的因素及防制对策

引起家禽免疫抑制的因素及防制对策

编辑:养殖网 浏览: 347次

近年来,我国家禽养殖业发展非常迅速。随着养鸡业的快速发展,危害养鸡业的疾病越来越多,控制难度也越来越大。这已成为规模化家禽生产中的一大难题。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可能与家禽普遍存在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密切相关(

免疫抑制性疾病一般由单一或多种致病因素引起。它们是由多种传染性和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疾病的总称,这些因素会导致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和免疫功能的下降。目前,人们普遍认为主要因素是禽类免疫抑制主要有病原微生物、化学物质、营养因子、真菌毒素、免疫耐受、应激和抗原竞争等,其中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尤为严重。本文简述了引起家禽免疫抑制的因素及防治措施,为了引起广大家禽养殖户对这类疾病的重视(

1引起家禽免疫抑制的因素

1.1传染因素家禽中的一些传染病是由可能损害机体免疫系统的病原体引起的。传染性病原体引起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在我国日益严重随着全球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严重。崔志忠的研究结果表明,免疫抑制性疾病在我国大型集约化养鸡场相当普遍,给我国养鸡业特别是肉鸡生产带来了极大危害。目前已发现多种传染病病原体,如马立克氏病病毒、禽白血病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传染性贫血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呼肠孤病毒等,可引起鸡免疫系统损伤,导致免疫抑制。这些病原体主要损害其免疫器官,如法氏囊、胸腺、脾脏、哈德氏腺、cec扁桃体、肠淋巴组织等。此外,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和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也可引起鸡的免疫抑制。马立克氏病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早期感染的预防在临床上尤为重要,因为它们引起的免疫抑制主要损害免疫中枢器官的发育,其影响将是终生的(然而,我国目前尚无水禽免疫抑制病原及免疫系统的研究报道。在国外,Sandhu等(1998)报道了北京雏鸭感染非典型鸭瘟后出现免疫抑制。Soike等人(1999年)报告说德国某大型鹅场发生一种环状病毒样感染,引起鹅免疫抑制,并继发感染鸭疫里默氏菌和曲霉,

Shawky等(2000)表明,鸭瘟病毒对鸭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进一步证明鸭瘟病毒的靶细胞是上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

1。2应激反应是对不同刺激的非特异性反应的总和。如果忽视压力,它可能发展成疾病;相反,如果我们足够重视并及时消除,身体可能会恢复健康。因此,可以说压力是一种贸易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位置状态。对家禽的各种刺激,如高温天气、运输、捕获、化学刺激等,都是应激因素。这些压力刺激脑下垂体产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而刺激肾上腺皮质产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损伤T淋巴细胞,引起法氏囊、胸腺和淋巴组织的功能变性,降低免疫器官对抗原刺激的反应能力,导致免疫抑制。因此,应激反应可以抑制免疫应答,降低疫苗接种效果,增加疾病易感性。在各种应激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热应激因此夏季防暑降温尤为重要(

1.3已证实某些化学物质,如卤代苯、卤素、农药等,也是免疫抑制剂。这些化学物质可导致家禽免疫系统组织部分甚至全部萎缩,活性细胞遭到破坏,进而导致免疫功能衰竭。铅、镉、汞、砷等多种重金属对家禽也有免疫抑制作用。它们能损伤特定的细胞并引起免疫抑制。还有利特灵、氯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能抑制B淋巴细胞增殖,影响病毒疫苗的免疫效果。有些抗生素能灭活细菌免疫失败(

1.4营养是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饲料中蛋白质的供应以及体内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正常代谢对抗体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蛋白质饲料不足,免疫反应中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就会受到影响,导致免疫抑制。一些维生素(如复合VB、VC等)和微量元素(如铜、锌、铁、硒等)对免疫器官的发育、淋巴细胞分化、增殖、受体表达、活化和合成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抗体和补体。如果上述营养素缺乏或过量或各成分比例不协调,必然导致继发性免疫抑制(

1.5毒性因子真菌毒素,特别是黄曲霉毒素,可抑制家禽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G的合成,法氏囊萎缩,胸腺和脾脏,并毒害巨噬细胞,使其不能吞噬病原微生物,导致免疫抑制(

1.6免疫耐受被定义为机体对病原菌无反应。由于母体抗体水平过高,首次免疫无反应。这是因为疫苗中的抗原同样被母体抗体包围当它进入体内时,使其不能与相应的B淋巴细胞接触,导致无反应。在给家禽养殖场接种疫苗时,疫苗的用量也应严格按照生产厂家推荐的剂量,由于进入体内的抗原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反应(

1.7抗原竞争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非交叉反应抗原同时接种时,机体对其中一种抗原的抗体反应显著降低,称为抗原竞争。因此,在制定疫苗接种计划时,不应同时使用各种疫苗。抗原竞争的原因是所有病毒都能诱导i感染细胞合成干扰素,可以抑制病毒在同一细胞中的复制,但不能抑制病毒在不同动物细胞中的复制。也就是说,干扰素具有细胞特异性,但不同病毒对干扰素的敏感性不同。例如,当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和新城疫疫苗一起使用时,如果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数量很大,它会干扰机体的免疫应答新城疫病毒的免疫应答引起新城疫的免疫抑制(

2减少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措施

由于免疫抑制性疾病常使家禽不表现出特殊的临床症状,甚至常在家禽中出现rm在其他疾病(如大肠杆菌病、生长迟缓等)中的存在和危害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对于家禽的免疫抑制性疾病,仅靠片面的、孤立的手段是行不通的,只能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2.1加强对家禽的饲养管理,加强对家禽饲养环境的控制,尽量减少家禽养殖场的病原微生物。减少多种应激因素,许多应激因素可诱发和促进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或加重家禽的疾病,导致死亡率的增加。因此,应尽量减少家禽的各种应激因素,避免饲养发霉以及含有重金属、工业化学品和真菌毒素的变质饲料,同时做好鸡舍通风,保持鸡舍干燥,降低家禽群的饲养密度(

2.2注意家禽的营养水平,注意家禽的营养水平,提高自身免疫力。免疫抑制性疾病可导致家禽免疫功能下降,营养是影响免疫性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饲料质量,保证免疫抗体和细胞因子产生所需的蛋白质,避免因营养不良或慢性营养消耗性疾病引起的免疫应答低下、疫苗免疫应答低下和免疫功能低下通过提高家禽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水平来生产抗体(

2.3建立规模化家禽养殖场的生物安全体系,采取生物安全措施饲养家禽,即采取全进全出的方法,切断病原体在家禽养殖场(户)的传播,并严格把病原体挡在门外,使每个家禽养殖场(户)尽可能只饲养一个品种的鸟类。为了充分发挥全员进、全员出的作用,我们可以采用分段饲养的方法,在不同的家禽养殖场饲养幼鸟、幼鸟、育肥鸟和种鸟,这样不仅可以缩短整个养殖场的消毒时间同时也有助于预防家禽的疾病。日常消毒卫生工作应贯穿于家禽生产的各个环节,尽量减少家禽养殖场的病原微生物,降低感染风险,减少或消除二次感染的可能性(

2.4适当使用药物控制二次感染。由于免疫抑制性疾病对家禽免疫功能的损害,容易引起某些细菌性疾病的继发感染。因此,应在饲料中(如育雏期)添加一些抗生素(但有些药物可能引起免疫抑制),以防止家禽继发细菌感染(

2.5加强防治免疫抑制性疾病的耳鼻咽喉科。对于马立克氏病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和呼肠孤病毒的感染,接种疫苗是控制其感染的主要方法,尤其是群体免疫,因为群体免疫能使其后代获得足够的母体抗体,从而在低龄时得到被动保护,为预防家禽早期免疫抑制性感染,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应加强包括免疫抑制性疾病在内的各类病毒性传染病的抗体监测)。如果有免疫抑制性疾病,我们必须调整免疫程序。用于禽白血病、网状内皮增生症等疾病,在ab因此,只有依靠实验室诊断,及时消灭阳性鸡群,才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临床上应特别注意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净化,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免疫抑制性疾病通过卵子(

的传播

本文由(养殖信息网)栏目整理发布:http://www.yangzhixinxi.com     养殖网     养殖项目

养殖新闻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养殖交易信息
养殖百科 查看更多
养殖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