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州畜牧业生产模式仍以传统的家庭养殖为主。就养鸡而言,除了在院子里养鸡外,一直以来主要用于饲养本地鸡,繁殖生长缓慢,经济效益低下。近年来,随着市场对鸡肉及鸡肉制品需求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养殖户购买鸡苗。然而,鸡苗生长速度慢是困扰农村散养户养鸡生产发展的问题。通过对鸡生长速度低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以供参考德宏州目前没有养鸡场。这些鸡是从600多公里的省会昆明运来的,而且距离更远。它们大多卵源不明、孵化消毒、长途运输。这些都是体育沉思,他们是在同一时间出售。育雏环境非常恶劣,许多鸡在出售前就已经感染了疾病。而且,商贩卖鸡苗时,从一个村子到另一个房子,流动非常频繁。因此,在运输过程中,从村庄到家庭,鸡的压力苗木比较严重。更为严重的是,它可能会通过疫区和疫区传播。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商贩误导群众,将弱病鸡卖给养殖户(
1.2饲养管理因子
1.2.1育雏温度控制:控制育雏温度对提高成活率非常重要。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鸡的生长发育,甚至影响鸡的健康。一般来说,刚孵出的雏鸡的
体温是2-3摄氏度℃ 低于成年雏鸡。此时雏鸡各器官功能尚不完善,处于发育阶段,特别是抗寒性和免疫功能较低哦。但在农村,散养户数量少,设备设施简单。据调查,95.3%的鸡舍除湿室是用废纸箱或砖块搭建的。这样,很难控制培养箱中的温度。如果温度过高,轻者会食欲不振,重者会因脱水而死亡;如果气温过低,很容易诱发痢疾和呼吸道疾病。它还可能引起鸡的堆积,使一些鸡窒息(
其次,只注重冷暖,而忽视通风,容易使箱内温度过高,有毒有害肠胃体内浓度的增加对雏鸡的健康有害(
1_2.2饲料选择:由于缺乏科学技术知识,鸡的饲料选择非常随意。有的用碎米和包谷,有的用饲料米,有的用饲料米糠,很少用全价饲料。然而,雏鸡的生理功能还不完善,雏鸡的生长发育对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有着严格的要求。饲料中营养成分不全或不足,会影响其体质,降低其抵抗力。为了节约成本,一些养殖户使用过期或发霉的饲料,导致鸡死亡 1_2.3进料密度:如果进料口育雏箱内的雏鸡密度过高,箱内温度升高,空气变脏,有毒有害气体增多。如果密度太低,不仅会浪费饲养资源,还会导致箱内温度过低(
1.3免疫程序和疫苗使用
目前我州鸡的传染病有新城疫、禽霍乱、白痢、鸡痘、马病、传染性支气管炎、,喉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和球虫病
。除球虫病应采用药物预防外,对常见传染病应按程序进行免疫接种。然而,由于缺乏宣传和宣传在雨天,只有15%-17%的农民按程序接种疫苗。在疫苗的使用上,几户居民经常共用一瓶疫苗、一支注射器,而且不给注射器消毒、不更换针头,往往导致疾病的传播(
1.4据调查,药品添加问题(
1,大多数农民在购买鸡苗后,会在饲料和饮用水中添加各种抗生素。由于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细菌会产生耐药性,不利于疾病发生时的药物治疗。而且,药物本身的副作用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例如,长期或重复使用氯霉素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粒细胞缺乏、溶血性贫血等疾病(
1.5其他因素
1.5.1
广泛治疗:该病不能及时发现,一旦发现往往病情严重,这会延迟最佳治疗期(
1.5混养问题:家禽混养有很多种,如鸡、鸭、鹅等。这既不利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又容易增加发病的概率(
2提高鸡的成活率的措施
为了提高农村散养户饲养的鸡的成活率,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通过规范化收购、集中种鸡、及时免疫、加强饲养管理、宣传培训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农村散养鸡的成活率,并要求操作人员持证操作。经技术培训合格并经育雏场所、设备、设施验收合格的,发给动物卫生防疫证书,定点销售。所有经营者必须从正规养殖场喂鸡,并按规定科学饲养。鸡只能在n将其保温至21(夏季)至28(冬季)(根据EPI
,定期在饲料和饮用水中添加预防药物。同时,根据放养鸡的疾病特点,建立了一套可行的免疫程序。育雏期:1日龄,鸡翅下接种鸡痘疫苗,皮下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4日龄,饮用新城疫Ⅱ疫苗水;11天大。H120疫苗滴眼液和法氏囊病疫苗滴口液:20日龄接种鸡瘟疫苗。分散饲养阶段:60日龄,接种新城疫Ⅰ型疫苗、禽流产疫苗和左旋咪唑肌肉的;90日龄,肌注禽流产疫苗;120天大。第二种抗蛭剂(
2.3加强饲养管理
首先要注意鸡的保温。德宏州春季多雨潮湿,气温由高到低:冬季寒冷干燥。因此,应采取各种保温措施,保证寒潮天气的平稳。二是不允许突然更换饲料:分散后继续提供原全价饲料,防止农民吃什么就吃什么,造成营养不良、体质下降和各种疾病。三是做好清洁工作g、卫生,经常更换床上用品,清洗水箱、料箱,并对鸡舍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四是防止猫、鼠等动物偷鸡(
2.4做好跟踪服务
销售鸡疫苗时,做好花名册。按照免疫程序规定的时间,及时做好上门接种工作。同时,要定期走访养鸡户,观察鸡的生长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一旦发生鸡病,及时诊断,采取防治措施,减少损失(
2.5)开展技术培训,宣传免费放养知识通过农村广播、开放专栏、宣传材料和培训班等形式,向农民提供鸡场饲养和鸡病防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