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场的消毒措施
现代养鸡业对鸡舍外环境、车辆和人员的消毒,不仅要注意鸡舍内的消毒,还要注意鸡舍外环境的消毒,车辆和人员。因此,正规的大型养鸡场都制定了一些消毒的规章制度,对防止病原菌在田间的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建立消毒池(
在大多数情况下,病原菌是由人或车辆带到养鸡场的,或者从一个鸡舍到另一个鸡舍。设置消毒池是必要的防止病原菌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应在养鸡场生产区的种群和每家鸡舍的种群中设置。生产区人口消毒池深度应大于汽车、拖拉机轮胎厚度。消毒池的宽度应为轮子周长的1.5倍。鸡舍人口中消毒池的宽度应与门的宽度相同,深度应浸没在胶靴底部。消毒池中的消毒剂受到鸡粪、饲料残渣和土壤的严重污染。因此,当选择消毒剂必须具有耐有机物、耐阳光、耐挥发、耐阳光分解、消毒能力强、杀菌谱广等特点。通常使用3%-5%的苛性钠溶液和3%-5%的赖氨酸。为缩短灭菌时间,可适当提高浓度,但不宜过高。表面上看,如果设立消毒池,外来传染病似乎不会扩散到养鸡场。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消毒池的消毒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消毒剂经雨水稀释后不及时更换,就达不到消毒的目的。如果消毒剂是n长期更换ot,沉淀物和有机物污染严重,即使是消毒液也只有脏了才更换。这些做法是不科学的。一般来说,消毒剂的杀菌效果会随着时间的延长、有机物与土壤的混合、阳光的挥发分解而逐渐降低。但目前对各种消毒剂的浓度和更换时间的研究资料较少。因此,为充分发挥消毒池的消毒效果,有条件的养鸡场或单位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检测,制定合理的消毒程序,提高消毒效果,减少不必要的费用。另外,消毒池的消毒效果与管理密切相关,需要加强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在一些管理混乱的养鸡场,消毒池往往是用砖木铺成的,人们为了不弄湿鞋子,从砖木上下来,不要接触消毒液,所以自然起不到消毒的作用。设置消毒池的目的是对胶靴和车轮进行消毒。然而,一些养鸡场却忽视了这方面的管理。比如一些养鸡场往往多年见不到消毒池里的消毒剂,忽视了消毒的功能当急性传染病爆发时后悔。然而,在一些管理严格的养鸡场,虽然鸡舍人口中的消毒池很小,但只能容纳饲养者的两只脚和浸没式饲喂车的小轮子。由于管理严格,饲养员进入鸡舍前必须在消毒池内站立5分钟,才能充分发挥消毒作用。为此,要充分发挥消毒池的作用,就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让养鸡场人员严格遵守。同时,对养鸡场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在养鸡场中进行生产em了解消毒池和消毒的重要作用,应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对违反规定的要进行处罚,对在鸡舍内保持良好环境的要给予奖励,形成良好氛围,提高养鸡场职工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鸡舍的环境卫生和鸡群的健康,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对车体及其所含的饲料、用具进行喷雾消毒,防止车辆带毒外来病原微生物进入养鸡场。车辆消毒应选用不损害车辆油漆和金属的消毒剂,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饲养员、管理人员、兽医、访客和鸡鉴定人员的衣服、靴子和帽子可能携带病原体,这可能导致携带病原体的风险。这些人员必须严格消毒,特别是养鸡场领导、上级领导和邀请的兽医技术人员要多加注意。它们常常是消毒系统的破坏者。如果不消毒,它们就会进入鸡舍。他们应该清楚,病原体不尊重,也不害怕细菌权威。进入养鸡场或鸡舍时,应在沐浴消毒室使用0.1%新洁尔灭进行沐浴消毒,换上消毒过的工作服、工作靴、工作帽。当从一个鸡舍进入另一个鸡舍时,胶靴也必须消毒。无论消毒方法和消毒剂有多好,如果不按要求进行,就不能达到消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