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优质肉鸡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养殖工作相对落后,养殖设施普遍较差,养殖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根据国家禽类品种审定标准的相关要求,结合广西实际情况,编制本程序仅供参考(育种目标
主要包括:多性状育种,体型和外观满足市场需求,保持肉的原有品质和风味,并进行菌种筛选。从生长速率(repr)中选育出2个以上的菌株生产性能、早熟性、肉质、风味、体型和外观特征。通过配合力测定选择最佳组合,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
2.技术路线
选择基本材料4~5代,形成新品系+测定第一个品系的配合力-÷ 商品鸡生产(
3.基础设施
只有在最佳饲养条件下才能充分利用遗传潜力,获得遗传进步(
3.1建立专门的育种场(区)。根据核心群
的大小,配置育雏房、繁殖房和产蛋房。这个产蛋房应配备单独的笼子。笼的数量取决于繁殖品系和家系的数量(每个品系不少于40个家系)(
3.2专用孵化器、孵化笼或系谱孵化用网(纱布)袋(
3.3成年鸡脚数、鸡翅数、人工授精器,etc(
4.繁殖技术
4.1基本材料的收集
基本材料是从本场或其他养鸡场引进的健康鸡群(或种蛋)或从产地引进的健康鸡群(每种材料群数量在3000个以上)。收集和储存尽可能多的材料(
4.2品系的选育
三个以上的品系是bred根据不同的目标(
4.2.1从基本群体中选择早熟、健康、外貌和体重一致的个体,建立核心群体,然后组成一个家系(1只公鸡配10-12只母鸡)共40多个家系。蛋用品种产蛋期母鸡不少于1600只,肉用品种产蛋期母鸡不少于800只(
4.2.2繁殖时,应有计划地轮换一次或两次。在第一年,要通过家里的后代来辨别公鸡和母鸡的优劣,选出优秀的公鸡和母鸡组成新的家,参与第二年的繁育。出席应注意避免近亲繁殖或有意采取温和近亲繁殖,然后从后代中找出公鸡和母鸡的优缺点,组成新的家系参与第三年的繁殖。经4代选育(
4.3系谱孵化及后代测定
家系按公鸡编号,各家系母鸡逐个编号,脚号扣在脚上。收集种蛋时,每个种蛋上都应标明鸡号。在人类孵化过程中,同一只母鸡所产的卵应一起孵化,受精率、死胚率、脱落率等也应随之下降54001
4.4选择程序
4.4.1 1日龄雏鸡的选择:选择并保持脐带收缩良好的健康个体(
4.4.2 5~6周龄早熟性状的选择:选择冠高、发育良好的健康个体(
4.4.3体型和性状的选择10-12周龄的外观和早期体重:选择羽毛颜色、皮肤颜色和胫骨颜色符合该品种要求的健康个体。随机抽样称取空腹体重后,根据育种目标和具体情况,父系选择率和保留率控制在5%左右,母系选择率和保留率控制在20%左右
4.4.4 16周龄至18周龄体检阴性、无临床表现的鸡白痢个体纯化物的选择(
4.4.5 20周龄至22周龄禽白血病的选择:进行禽白血病纯化试验,4.4.6 20~40周龄繁殖性能的选择:选择白痢和禽白血病优良记录和阴性结果的个体或家系(
4.4.7 35~40周龄育成雄性品系,建立新家系(
4.4.8 4 0~43周龄育成母系并建立新家系(
4.5基本记录
4.5.1分为个体记录rds和组记录。核心群、子代鉴定和系谱建立需要个体记录,生产群(
4.5.2测定记录项目包括受精率、人卵孵化率、受精卵孵化率、出生体重、,各期体重、耗料量、孵化率、孵化率、孵化龄、孵化重、产蛋高峰日数、孵化至43周龄产蛋量、66周龄产蛋量、孵化至43周龄产蛋量、产蛋全过程耗料量、成活率、,etc(主要经济性状的分布
4.6.1早期生长速度、胫骨长和周长、羽毛颜色和sk在颜色上,父系早熟主要表现为个体选择(
4.6.2母系繁殖性能、胫骨长和围、羽毛颜色和肤色、早熟等,家系选择是主要的繁殖性能,其它性状以个体选择为主
4.7配合力测定
采用多个品系或家系组成的杂交组合测定不同组合生产性能的配合力。通过饲养试验,对各组合的增重、饲料报酬、成活率、群体均匀度和杂种优势等指标进行综合比较,选出最佳组合(
4.8杂交种d配型
主要包括两系配型、三系配型和四系配型,可根据田间实际情况在制种过程中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