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养殖信息网 - 首页 - 养殖资讯 - 养殖新闻 - 优质蛋白玉米对产蛋鸡生产性能及 鸡蛋品质的影响

优质蛋白玉米对产蛋鸡生产性能及 鸡蛋品质的影响

编辑:养殖网 浏览: 274次

3.探讨

3.1优质蛋白玉米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3.1.1采食量

QPM组的平均采食量显著高于NC组(P<0.05),说明优质蛋白玉米的适口性优于普通玉米。据报道,QPM中含有大量的游离氨基酸。QPM本身及深加工后具有良好的适口性。事实上,影响蛋鸡采食量的因素很多,如环境温度、日粮能量水平、氨基酸平衡、产蛋量、应激、饲料物理特性等(余明,1997)。优质蛋白玉米具有良好的适口性,可以保证玉米的品质家禽有更多的营养摄入。在降低采食量(如热应激、噪声应激、免疫应激、群体迁移等)的条件下使用效果可能更为明显。因为在这些情况下,蛋鸡的采食量减少了。然而,osei等人(1999)表明,用两种玉米配制的蛋鸡的采食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李景辉等(1989)报道了高赖氨酸玉米组蛋鸡采食量低于普通玉米组。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的玉米品种、试验鸡品种、日粮营养成分、饲养条件、饲养方法和试验期(从t产蛋初期(产蛋率50%)至产蛋率峰值,处理3产蛋率增长最快,最高产蛋率高于其他两个处理;全生育期产蛋率显著高于处理1(P<0.05)。Osei等人(1999)也报道了QPM饮食组的产蛋率显著高于NC组(P<0.001)。李景辉等(1989)的试验表明,高赖氨酸玉米组(普通玉米组等量替代玉米)的产蛋率比普通玉米组高5.06%(P<0.01)(处理3的营养成分与处理1相似,其比例为玉米日粮中n、代谢能、钙、磷基本相同。差异主要表现在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上。无赖氨酸的QPM组产蛋率显著高于NC组(P<0.05),两种日粮氨基酸消化率的差异还有待于消化代谢试验的进一步证实(第9周处理2的产蛋率显著高于处理1(P<0.05),第1周至第8周产蛋率差异不显著(P>0.1),但整个产蛋期产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治疗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处理2的赖氨酸水平为0.78%,处理3的赖氨酸水平为0.69%,可见过量赖氨酸能显著降低蛋鸡产蛋率(P<0.05)。这与Antis等人(1980)的报告很接近。江辉等(2001)还表明,0.8%赖氨酸处理组的产蛋率显著低于0.7%赖氨酸处理组(P<0.05),说明蛋鸡日粮赖氨酸水平不宜过高,否则会显著降低蛋鸡的生产性能。试验日粮中的代谢能和蛋清物质水平与本试验相似。凌波(1997)showed.赖氨酸过多对矮化鸡生长性能无影响。然而,也有报道说,过量的赖氨酸对产蛋高峰期鸡的生产性能几乎没有影响(张俊臣,1992)。在本试验中,高水平的赖氨酸并没有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可能是赖氨酸过多破坏了日粮中氨基酸的平衡,影响了蛋鸡对其他氨基酸的消化率,在应激(第6周热应激、第7周噪声应激、第6周热应激、第6周噪声应激、第6周热应激、第6周噪声应激、第6周热应激、第6周噪声应激、第6周热应激、第6周噪声应激、第7周噪声应激、第6周热应激、第6周噪声应激、第7周噪声应激、第7周噪声应激、第6周噪声应激,第8周湿度高),优质蛋白玉米2、3组产蛋率较高与普通玉米1组相比,胁迫后产蛋率恢复水平也较高。众所周知,应激会降低蛋鸡的采食量,使营养素摄入不足,导致产蛋率下降。QPM具有良好的适口性。因此,处理2和处理3吸收了更多的养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胁迫对产蛋率的不利影响。这种情况是否与QPN氨基酸组成的变化及各种氨基酸的比例有关。特别是必需氨基酸的平衡得到改善,或处理2和3提供的营养比tre提供的营养更接近于胁迫的需要第1部分,有待进一步研究。很不幸。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实验证据表明热应激影响蛋鸡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要量(冯秀岩,2000)(

3.1.3每周和整个试验期的平均蛋重

。处理1、处理2和处理3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1),说明玉米类型对平均蛋重没有影响。Osei等人(1999)也表明,QPM和NC日粮之间的平均蛋重没有差异(P>0.05)。最近的研究表明,在影响蛋重的氨基酸中,蛋氨酸对蛋重的影响最大(姜辉等,2001)。蛋氨酸水平本试验三个处理间的差异非常接近,分别为0.32%、0.31%和0.31%。这可能是三个处理间蛋重相近的主要原因(

3.1.4饲料报酬

三个处理间每周和整个时期的饲料转化率差异不显著(P>0.1)。Osei等人(1999)也表明,QPM和NC之间的饲料转化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李景辉等(1989)用高赖氨酸玉米饲喂蛋鸡的试验表明,高赖氨酸玉米组的料蛋比

3.1.5软破蛋率

与普通玉米组无显著差异三种处理间gg率差异均显著(P>0.1),说明以优质蛋白玉米替代普通玉米对软裂蛋率无显著影响。处理2的平均蛋重和饲料报酬均低于处理1和处理3,软碎蛋率也高于处理1和处理3,这可能是由于日粮赖氨酸水平(0.78%)高于其他处理组(处理1为0.71%,处理2为0.69%)所致。蒋辉等(2001)研究表明,0.8%赖氨酸处理组的平均蛋重和饲料报酬均低于0.7%赖氨酸处理组(P>0.05),破蛋率也低于0.8%赖氨酸处理组治疗组显著高于0.7%治疗组(P<0.05)。因此,用优质蛋白玉米配制蛋鸡日粮时,赖氨酸水平不宜过高,否则会降低平均蛋重和饲料报酬,结果表明,普通玉米组与优质蛋白玉米组的Haugh单位差异不显著(P>0.1)。Osei等人(1999)在蛋鸡日粮中使用优质蛋白玉米对Haugh单位没有明显影响。由于Haugh单位的测定是在铺设3小时后进行的,因此Haugh单位的值较高。不同品种间蛋壳强度差异不显著饲料(P>0.1)(

osei等(1999)表明,用优质蛋白玉米替代普通玉米对蛋鸡蛋壳厚度没有显著影响。处理2的蛋壳强度低于处理3,导致处理2的软碎蛋率高于处理3,这也可能是赖氨酸含量过高所致。优质蛋白玉米组处理2和3的蛋黄颜色均好于普通玉米组处理1(P<0.1)。玉米中的色素包括8-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后两种色素对蛋黄的颜色非常重要(白元生,1999)。可能是QPM的色素含量较高而不是NC。在外观上,QPM的黄色比NC深。两种玉米色素是否存在差异,具体含量有待进一步测定(另外,平均蛋重、饲料报酬和软碎蛋率基本相同)。饲喂优质蛋白玉米的蛋鸡蛋重增加,蛋黄颜色加深。一般来说,在蛋鸡日粮中添加优质蛋白玉米可以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添加赖氨酸的普通玉米的生产性能比添加等量赖氨酸的优质蛋白玉米差说明优质蛋白玉米营养价值的提高不仅仅是赖氨酸含量的增加。它还取决于其他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让我换一种说法。优质蛋白玉米营养价值的提高在于氨基酸品质的提高(

3.3其他

仅考虑粗蛋白水平和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氨基酸含量,根据NRC(1994)营养标准,膳食中的色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在膳食配方设计过程中过于重视其他氢化酸的含量。关于蛋鸡

Jo日粮蛋白质水平的研究报道不一hnson(1959)表明,添加赖氨酸和蛋氨酸的10.4%CP日粮的产蛋量与添加15.7%CP日粮的产蛋量相同。Bray(1968)报道产蛋鸡适宜的粗蛋白水平为12%。Schutte(1978)提出,添加赖氨酸和蛋氨酸的13.8%粗蛋白日粮的生产性能和饲料报酬与添加16.7%赖氨酸和蛋氨酸的生产性能和饲料报酬相同

胡迪贤(1985)报道,蛋鸡最高生产性能的粗蛋白水平不应低于14%。KESHAVARZ(1980)研究表明,饲喂13.5%粗蛋白日粮的蛋鸡的增重、产蛋率、蛋重、日产蛋量和饲料报酬均远低于饲喂16.5%粗蛋白日粮的蛋鸡。这可能是由于产蛋鸡氨基酸需要量的测定结果不一致。由于影响蛋鸡氨基酸需要量的因素很多(Fisher和Morris,1973),且特定鸡群的影响因素各有特点,因此必需氨基酸的推荐量也有很大差异。遗传因素对蛋鸡氨基酸需要量的影响尤为重要。遗传基础对氨基酸需要量的影响机制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生产性能的差异和氨基酸需要量的差异不同品种和品系的体重不同,营养需求也不同;其次,氨基酸利用率不同(郑旭阳等,2001)(

本试验日粮中苯丙氨酸、亮氨酸和组氨酸的含量均高于NRC(1994)标准,主要原因是饲料中这些氨基酸的含量较高,不能去除。Huewitz(1977)在蛋鸡日粮的准备过程中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这一问题在国外推荐的蛋鸡标准中已多次出现(Vogt,1988)。许多研究表明,这些氨基酸的过量水平对蛋鸡的生产性能几乎没有影响(burnham,1992;Yin清强等,1996;艾景军等,1997)。本试验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结论

4.1在无赖氨酸蛋鸡日粮中用QPM替代NC能显著提高蛋鸡的早期产蛋率(P<0.05),平均蛋重、饲料转化率和软碎蛋率相近(P>0.1)。

4.2QPM的适口性好于NC,饲料转化率基本相同(P>0.1),产蛋率显著高于NC。因此,QPM可以获得更高的蛋重蛋鸡的饮食。尤其是在压力的情况下。在蛋鸡日粮中添加优质蛋白玉米可以改善蛋黄颜色(P<0.I),但不降低蛋的Haugh单位和蛋壳强度(P>0.1)。结果表明,用优质蛋白玉米替代普通玉米至少不会降低蛋鸡的蛋品质(

4.4等量用优质蛋白玉米替代普通玉米,保持适当的赖氨酸水平,可以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说明优质蛋白玉米营养价值的提高主要在于含量和品质的变化各种氨基酸的比例(

4.5由于优质蛋白玉米中赖氨酸含量较高,不适宜在蛋鸡日粮中替代普通玉米,因为等量替代会使目标日粮中赖氨酸总量过高,降低蛋鸡的生产性能和蛋品质。降低或不降低赖氨酸的添加量,减少豆粕等赖氨酸含量高的蛋白质饲料的添加量,提高花生粕、菜籽粕等蛋白质饲料的比例。饲料中总赖氨酸达到适当水平(

本文由(养殖信息网)栏目整理发布:http://www.yangzhixinxi.com     养殖网     养殖项目

养殖新闻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养殖交易信息
养殖百科 查看更多
养殖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