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白血病(AL)是由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引起的一种肿瘤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成鸟的淋巴肿瘤和产卵量下降。该病多为渐进性发病,死亡率低,但能严重降低肉鸡的增重率和蛋鸡的产蛋率,特别是鸡的抗病性和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敏感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该病于1868年首次报道,并被认为是养鸡业最重要的疾病之一
,2005年10月从四川省成都市引进6000只鸡,在0岁时开始零星死亡f 144天。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诊断为淋巴细胞白血病
1发病率
,2005年10月31日从四川省某养鸡场引进6000只1日龄尼克珊瑚,2006年3月24日发生散在性死亡,死亡144日龄。平均每天死亡5-6只,最高10只,4月10日死亡100余只(
2临床症状及病理改变
发病后,鸡产蛋量缓慢增加,提交时(160日龄)产蛋率仅为72.5%。结果表明,病鸡逐渐消瘦,牙冠逐渐变白,t颈部、翅膀及背侧皮肤常出现点状出血,不易止血,出血点逐渐扩大,直至死亡。解剖显示,大多数鸡的肝脏明显增大,占腹腔的大部分;肝纹理破碎,表面可见白色或灰色结节状病变;胆囊肿大,胆汁外溢,周围脏器及组织出现黄染区;脾肿大为正常体积的3~4倍;肾脏肿胀并伸入腹腔。头肾可见蚕豆大小的肿瘤样结节。腺孔表面有少量出血点空肠内可见乳头间ach粘膜及线状血栓塞。法氏囊未见明显损伤(
3实验室诊断
3.1细菌分离培养,取鸡心、肝、脾、淋巴结等组织作检查,接种于无菌接种环的血琼脂平板上,37℃培养箱中未发现菌落℃ 3.2对临死鸡进行马立克氏病血清学检测,获得10份血清标本;收集死鸡和濒死鸡的羽毛髓,按常规方法离心分离。以上清液为抗原进行检测。然后孵化用马立克氏病参考抗原和马立克氏病阳性血清在37℃保存24小时℃. 结果10份血清中有3份阳性,阳性率为30%(3/10);15种抗原均为阴性(
3.3组织病理学检查:鸡心、肝、肾和坐骨神经用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病理切片用伊红苏木精染色,光镜下观察。可见肝中央静脉充血,血管周围可见淋巴肿瘤细胞浸润;部分肝组织正常结构消失,大量淋巴肿瘤细胞增生;肿瘤的细胞质细胞嗜碱性,细胞核空泡化。肾间质内可见大量出血性病变,卵圆形和有核的禽红细胞聚集在一起;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甚至落入管腔;部分肾组织被增生的淋巴肿瘤细胞所替代。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细菌分离培养、琼脂扩散试验、大体病理及病理组织学结果,心肌纤维和神经纤维(
4诊断
未见淋巴细胞浸润和增殖,可以证实本病是一种典型的淋巴细胞白血病鸡c白血病
5综述与讨论
5.1禽淋巴母细胞白血病(AL)是一种进行性肿瘤疾病,其临床症状和大体病理与马立克氏病(MD)非常相似,特别是法氏囊内无明显肿瘤结节时,更易引起误诊。因此,应注意内脏马立克氏病与内脏马立克氏病的鉴别诊断:(1)发病年龄上,Al多见于16周龄以上的鸡,MD多见于4周龄以上的鸡,尤其是9~13周龄(2)MD常表现为坐骨神经单侧淋巴管增厚,而al无明显改变(3)al,淋巴细胞结节法氏囊上常可见es,MD则可见法氏囊萎缩或弥漫性增厚(4)组织病理学上,Al瘤由大小、形态相同的淋巴母细胞组成,MD瘤由淋巴细胞混合群组成,淋巴母细胞和浆细胞从小到大(
5.2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降低禽白血病肿瘤的发病率,且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垂直传播;同时,蛋鸡和肉鸡对禽白血病没有明显的遗传抗性。因此,病鸡只能淘汰。为了控制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关键是净化原养殖场;但是,商业蛋鸡养殖场的主要措施是禁止从受该病污染的种鸡养殖场购买鸡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