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养殖信息网 - 养殖市场 - 种猪

规模化猪场之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症

编辑:养殖网 浏览: 426次

 

  规模化猪场经营管理效益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成本和销售价格,而销售价格由市场决定,猪场可以控制的只有养殖成本,关系养殖成本的因素有管理因素、饲料因素、猪群健康因素。本文就猪群健康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希望共同探讨。
 
  种猪篇
 
  规模化猪场种猪群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3种:产后泌乳障碍综合症、便秘、肢蹄病。
 
  今天我们先来讲讲:【产后泌乳障碍综合症】
 
  产后泌乳障碍综合症(PPDS)
 
  产后泌乳障碍综合症(PPDS)又称乳房炎-子宫炎-无乳综合症(MMA),主要发病原因是乳腺发育不良,泌乳细胞数量少;泌乳细胞合成乳汁的能力不足;其他器官和系统提供乳腺泌乳所需营养及其他相关物质不足,本文仅探讨疾病因素导致的产后泌乳综合征。
 
  危害
 
  母猪奶水不足,弱仔数量增多;断奶后炎症增多造成繁殖障碍(断奶7天不发情,发情配种时流脓、妊娠期流出灰白色物质);仔猪腹泻。
 
  对策
 
  母猪卫生管理: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感染因素主要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
 
  母猪进产房消毒洗澡工作:目的是让母猪干干净净进产房。具体做法是在母猪进产房前将母猪身上脏物冲洗干净,然后用药液消毒一次,到上产床后第2天再连猪带床进行一次消毒,尽可能减少从种猪舍带来的病原体。
 
  母猪临产前消毒: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母猪乳房,对产床进行消毒,**后清洗母猪会阴部。
 
  母猪产后的护理:产后3~5天,子宫颈处于开张状态,后躯卫生(血污、粪便)及时清理,否则会导致病原微生物通过开张的子宫颈进入生殖道,造成感染。
 
  药物保健
 
  母猪分娩后,生殖道仍处于开放状态,体力衰弱,疾病抵抗力下降,易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而致病,应采取必要的保健措施。产后、产前产后药物保健在规模化猪场是常用的疾病防控措施,但不同的保健方案效果却参差不齐。产后保健效果不理想,主要是母猪产后采食量普遍偏低,导致药物摄入量不足。比较适宜的是产前和产后保健,产前保健主要降低母体病原体携带数量,产后保健主要控制产后炎症。母猪产前7天至产后7天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能使仔猪死亡率降低43%,断奶时体重提高8%。
 
  而目前母猪给药方式主要通过饲料中加药进行,但由于母猪产后的采食量不足导致的隐形子宫炎时有发生。如何解决猪场中加药方式是控制产后泌乳障碍综合证的重中之重,因此,投药方式可以借鉴医学中的“顿服”法,即不管母猪采食量有多大,使用“点心包”一次性喂服。比如使用80%泰妙菌素30g+10%强力霉素600g+磺胺氯哒嗪钠80g+葡萄糖500g,混于4.5kg次粉中,每次投喂25g,喂料时先加料,后加药,一天2次。此方案中的药物剂量是按照每头猪每天采食5kg饲料计算。
 
  产房需要重点关注猪群:有子宫炎-乳房炎病史的母猪;体况虚弱的母猪;临产发烧的母猪;人工助产的母猪;产死胎或木乃伊胎的母猪;仔猪的黄白痢的母猪;**胎母猪;八胎以上的老龄母猪;产前少食或便秘的母猪;曾经发过高热病的母猪。  
 
  本文由(养殖信息网)整理发布:http://www.yangzhixinxi.com/
种猪饲养技术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养殖交易信息
养殖百科 查看更多
养殖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