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养殖信息网 - 养殖市场 - 母猪

母猪产前产后抗生素保健的误区!

编辑:养殖网 浏览: 431次

  当今养猪行业,很多的猪场已经把产前产后添加抗生素保健变成生产流程,且这种观念已经可以说四根深蒂固。但是事实上我们仅看到抗生素对预防产后生殖道感染及母猪因产仔体质下降导致的全身感染的效果,却未发现近几年频发的疫病,猪群的免疫抑制体况,母猪的药源性便秘甚至“超级病菌”与之根本的联系;抗生素的使用已经从一种向多种混用,低剂量向大剂量转变,如此滥用使得本就严重的耐药性问题更加严峻,不仅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对母仔猪的副作用也显而易见。
 
  母猪产前产后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控制细菌感染,预防母猪产后炎症,但其造成的危害往往我们会忽视:
 
  1、菌群的破坏和耐药性的产生: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可使细菌产生大量耐药性,且产道内部分有益菌被消灭,消化道微生态平衡被破坏,并且还容易造成肠黏膜脱落,发生药源性便秘。药源性便秘引起有毒有害物质和抗菌药物经消化吸收后进入血循,再经胎盘进入胎儿,直接对胎儿有毒害作用,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和活力。
 
  2、抗生素胚胎毒性:使用抗生素会对胎儿造成直接的危害,如氟苯尼考有胚胎毒性,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幼畜的软骨发育有影响;氨基糖甙类药物有肾毒性和耳毒性,都会对胎儿造成直接危害。
 
  3、母猪产生免疫抑制:抗生素使用可以造成肝肾损伤、心肺损伤、排白色尿、眼睛分泌增多等。免疫抑制性药物有:氯霉素类(如氟苯尼考)、四环素类(如土霉素、强力霉素)、磺胺类。妊娠母猪使用磺胺类药物会加重贫血和繁殖障碍,氟苯尼考可致免疫毒性。
 
  4、母猪产程过长的几率加大:在产前还没有分娩,没有子宫感染,使用抗菌药物预防产后感染是没有意义的。更由于添加抗生素会使母猪分娩前后采食量、消化功能下降,造成延期分娩、分娩时产力不足。
 
  5、产后母猪恢复慢:产后母猪采食量低,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一方面达不到有效的药物浓度,另一方面抗生素同样会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更影响产后食欲的恢复。
 
  如何预防母猪产后炎症的发生呢?正确思路应该是什么呢?
 
  1、补充母猪营养:产前提高母猪的抗应激能力和抗病能力,为母猪分娩做好储备!产后满足母猪营养需求,加快分娩后母猪恢复。
 
  2、净化母猪环境、做好卫生:分娩前做好分娩舍及产床的卫生消毒工作。分娩前对母猪的臀部、外阴、乳房等做好卫生清洁工作。
 
  3、补充能量,缩短母猪产程。及时发现难产母猪,做好助产工作,减少感染的发生几率
 
  4、促进母猪胎衣、恶露的及时排出。
 
  5、母猪产前30天添加兴潮牌“益母王”-——补充营养、调节内分泌,为母猪分娩提供营养储备和分娩时促进催产素的分泌。
 
  6、母猪产前、产后添加兴潮牌“去抗”——活血化瘀排恶露,去腐生肌修创伤。消炎镇痛补能量,抗毒强免保健康。
 
  去抗:五大体系保障母猪分娩健康!
 
  1、排恶露、清产道、活血调经、清热解毒
 
  2、消炎防感染:细菌、伤口复原、去腐生肌
 
  3、增强非特异免疫
 
  4、促进伤口愈合、镇痛生肌
 
  5、增强能量代谢、解除肌肉疲劳、迅速恢复体  
 
  本文由(养殖信息网)整理发布:http://www.yangzhixinxi.com/
母猪饲养技术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养殖交易信息
养殖百科 查看更多
养殖热门标签